
指佛教所稱六道中的畜生道。 明 徐渭 《翠鄉夢》第一折:“則教你戴毛衣成六畜道,變蟲蛆與百鳥餐。”參見“ 六道 ”。
“六畜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佛教術語和漢語引申義兩方面理解,具體解釋如下:
核心含義
指佛教“六道輪回”中的畜生道。六道包括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其中畜生道(即六畜道)是因業力投生為動物的一類衆生()。
文化背景
佛教認為衆生因善惡業力在六道中輪回,畜生道的存在體現了因果報應思想。明代徐渭在《翠鄉夢》中曾用“戴毛衣成六畜道”暗喻堕入此道的結局()。
比喻社會行業
在漢語中,“六畜道”被引申為對畜牧業的代稱,并進一步比喻社會中的不同職業或行業,強調各行業的共生與繁榮()。
起源與發展
這一引申義源自《易經·乾卦》的“六畜養德”之說,古代認為飼養家畜可培養人的德行,後逐漸擴展為對職業分工的概括()。
注:若需了解佛教“六道”的完整體系或具體業報理論,可參考佛教經典或相關研究文獻。
《六畜道》是指養殖六種主要家畜的道路或方法。本指農業養殖業的六個主要方面:耕牛、馬、舍鴨、役雞、家狗、大豬。後來也泛指養殖業的各個方面。
《六畜道》的拆分部首為“六”和“畜”,其中“六”為第7個部首,共有4筆;“畜”為第121個部首,共有10筆;“道”為第162個部首,共有12筆。
《六畜道》最早見于《詩經·召南·谷風》:“六畜既放,或從或戕。”後來《六畜》逐漸形成,用以指稱養殖業。《六畜》這個詞在漢朝頗為流行,後來發展成為《六畜道》。
《六畜道》的繁體字為「六畜道」,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六、畜、道的寫法略有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六畜道》的寫法為「六畜道」。
1. 農村是六畜道的重要實踐地。
2. 六畜道的發展對農業經濟有着重要的推動作用。
1. 養畜:指養殖家畜。
2. 畜牧:指養殖家畜、牧草等的農牧業。
3. 畜産:指從養殖業中獲得的農産品。
畜牧業、養殖業
種植業、農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