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校的意思、點校的詳細解釋
點校的解釋
猶點勘。 清 吳敏樹 《與楊性農書》:“前承委點校大文,負恃愛好,輒竭愚慮。”
詞語分解
- 點的解釋 點 ǎ 見“點”。 筆畫數:; 部首:黑; 筆順編號:
- 校的解釋 校 à 學堂,專門進行教育的機構:校園。校長。 軍銜的一級,在“将”之下,“尉”之上。 古代軍隊編制單位:校尉(統帶一校的軍官)。 校 à 比較:校場。 查對、訂正:校勘。校訂。校對。 筆畫數:;
專業解析
"點校"是一個漢語詞彙,尤其在古籍整理與文獻研究領域具有特定含義。它由兩個核心字組合而成:
-
點 (diǎn):
- 本義指小的痕迹或标記。
- 引申義:這裡主要指“标點”。在古代文獻中,文字通常是連續書寫的,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标點符號。因此,“點”指在整理古籍時,根據文意添加句讀(逗號、句號等)或其他必要的标點符號,使文章層次清晰,便于現代人閱讀理解。
-
校 (jiào):
- 本義指比較、核對。
- 引申義:這裡主要指“校勘”。古籍在流傳過程中,由于抄寫、刊刻等原因,常會出現文字錯訛、脫漏、衍文(多出的字)、倒置等問題。“校”就是對同一部書的不同版本(如不同刻本、抄本)進行比對,考訂文字的正誤,力求恢複或接近文獻的原始面貌或最優文本。
因此,“點校”的詳細意思是:
對古籍或古代文獻進行整理加工,主要包括兩方面工作:一是添加标點符號(點),二是校勘文字錯誤(校)。其目的是使古代文獻變得清晰可讀、文字準确可靠,便于現代人研究、學習和傳播。
點校工作的具體内容通常包括:
- 選擇底本和校本: 确定一個質量較好的版本作為主要依據(底本),并選取其他有價值的版本(校本)進行比對。
- 校勘異同: 仔細比對不同版本之間的文字差異。
- 考訂正誤: 根據文獻内容、語言習慣、曆史背景等知識,判斷哪些文字是正确的,哪些是錯誤的,并決定如何改正(或标注存疑)。
- 添加标點: 根據文意,在適當位置添加句號、逗號、頓號、分號、冒號、引號、書名號等現代标點符號,有時也包括分段。
- 撰寫校勘記: 記錄重要的文字差異、校改依據以及存疑之處,通常放在頁腳(腳注)或書後。
權威性參考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該詞典是漢語詞彙釋義的權威标準,對“點校”一詞有明确解釋。
- 《辭海》(第七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作為大型綜合性辭典,其對“點校”在古籍整理領域的含義有更詳細的闡述。
- 《中國古籍整理體式研究》: 馮浩菲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該書系統研究了中國古籍整理的各種體例和方法,其中對“點校”體有深入探讨,是了解點校工作的專業著作。
- 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 該機構負責組織協調全國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其發布的相關規範和标準(如《古籍整理出版規範》)對點校工作有明确要求,是行業實踐的權威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點校”(簡體為“點校”)是古籍整理領域的重要術語,指對古代文獻進行标點斷句和校勘訂正的基礎性工作,其核心目的是使古籍内容更準确、易讀。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
标點與校勘結合
點校包含“标點”和“校訂”兩部分:
- 标點:為無标點的古籍(白文)添加句讀、分段,如逗號、句號等。
- 校訂:比對不同版本,修正文字錯誤或矛盾之處,确保内容可靠性。
-
曆史背景
古代寫作通常不用标點,僅以“句讀”輔助閱讀,但現代整理需系統标注。例如,宋代已有學者從事類似工作,如程有徽校勘《通鑒》。
二、具體工作内容
- 斷句與标點
根據文意劃分句子和段落,如《新唐書》點校時需結合百衲本等版本調整。
- 勘誤與補正
參考多個版本(如宋元刻本、手抄本)糾正錯字、脫漏,例如中華書局趙守俨點校的《通鑑》。
三、重要性及現代應用
- 學術價值:點校是古籍出版前的關鍵步驟,直接影響研究準确性。例如,上世紀70年代“二十四史”點校工程為史學界提供了權威版本。
- 文化傳承:通過規範标點和校訂,降低古籍閱讀門檻,促進傳統文化傳播。
四、與其他術語的區别
需注意“點校”與普通“校對”不同,後者僅指文字修正,而點校還涉及标點、結構等系統性整理。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整理的具體案例或技術細節,可參考權威出版物如中華書局點校本系列。
别人正在浏覽...
白暗辯事避迹違心參驗漕截豺虎長調娼妓長門朝正憧憧擾擾春燕倒好訂約鬥志芳顔風言霧語浮想攻心為上光潔龜兒卦顧賴滾海蛟過刀山孩兒菊海夷道寒碛和丘江山如畫見數檢驗工交工矯行頰顴戒備森嚴九峰隽詞開盤抗圹麟麟冥鄉沒世内室屁塞千裡船淺劣權右睿圖傘檐山丘飾非師公戲十經童子手口之澤撕破臉僮奴外淫違舍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細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