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豺虎的意思、豺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豺虎的解釋

(1).豺與虎。泛指猛獸。《詩·小雅·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 晉 張載 《七哀詩》:“季世喪亂起,賊盜如豺虎。” 明 李東陽 《風雨歎》詩:“山豗谷洶豺虎嘷,萬木盡拔乘波濤。” 清 陳鵬年 《新春雜感次韻和中山》:“蛟螭蟠地軸、豺虎踞天關。”

(2).喻兇狠殘6*暴的寇盜、異族入侵者。 漢 王粲 《七哀詩》:“ 西京 亂無象,豺虎方遘患。” 唐 杜甫 《久客》詩:“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縱橫。”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國猷》:“當時 燕 薊 淪于 契丹 不能取,是中國與豺虎雜此土以處也。” 清 徐昂發 《鐵嶺關》詩:“緬昔豺虎鬭,百戰争要害。” ********* 《過洞庭》詩:“問今為何世?豺虎滿道路。”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豺虎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豺虎”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一、基本含義

“豺虎”字面指豺狼和老虎兩種猛獸,象征兇猛殘暴的力量。引申為形容人或事物具有極強的攻擊性和危險性,常用于比喻兇狠貪婪的惡人、殘暴的侵略者或動蕩環境中的威脅。


二、詳細解釋

  1. 本義與比喻義
    原指自然界中的豺與虎,因二者均為頂級掠食者,故被用來代指“猛獸”。後衍生出比喻義,強調其“兇殘”特性,如:

    • 形容暴虐的統治者或入侵者(如“賊盜如豺虎”);
    • 指代混亂時代中的殘酷勢力(如“中原君臣豺虎邊”)。
  2. 文化淵源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小雅·巷伯》:“投畀豺虎”,表達對讒言者的憎惡。後世文學作品中頻繁使用,如王粲《七哀詩》以“豺虎”隱喻漢末亂世的軍閥。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例句

  1. 晉代張載《七哀詩》:“季世喪亂起,賊盜如豺虎。”
  2. 《三國演義》描述呂布:“豺虎也,若得兖州,必圖冀州。”
  3. 杜甫詩句:“中原君臣豺虎邊”,暗喻外敵環伺的危局。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曆史用例或文學表現,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學作品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豺虎是指一種野生動物,也稱為“黃狒狒”。該詞的拆分部首是豸和虍,其中豸表示動物,虍表示猛獸。豺虎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它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在繁體字中,豺虎的寫法也是一樣的。 以下是一些關于豺虎的例句: 1. 豺虎是地球上的頂級掠食者。 2. 這隻豺虎在叢林中潛伏,等待獵物的出現。 3. 他的勇敢就像一隻豺虎般可怕。 豺虎的相關組詞有:豺狼、虎豹、豺犬。 豺虎的近義詞是:猞狸、野貓、山貓。 豺虎的反義詞是:溫順的動物,如羊、兔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