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核驗證。《韓非子·孤憤》:“今人主不合參驗而行誅,不待見功而爵祿……故主上愈卑,而私門益尊。”《戰國策·魏策一》:“求其好掩人之美,而揚人之丑者,而參驗之。”《舊唐書·方伎傳·玄奘》:“嘗謂翻譯者多有訛謬,故就西域廣求異本以參驗之。” 章炳麟 《<東三省政要>序》:“測量 錦 遼 ,積數歲參驗所得為書,名曰《東三省政要》。”
“參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基本定義
“參驗”指通過考察、檢驗、比較來驗證事物的真實性或正确性。例如《韓非子》中提到“因參驗而審言辭”,強調通過實際驗證來确認言論的可靠性。該詞結構為偏正式(“參”為比較,“驗”為驗證),常見于文獻中表示對事物的考核與核實。
哲學與曆史背景
在先秦哲學中,韓非将“參驗”作為檢驗認識的方法論,主張“循名實而定是非”,即通過比較名實是否相符來判斷真僞。例如《戰國策》提到“求其好掩人之美,而揚人之丑者,而參驗之”,說明古代已注重通過多方驗證來辨别信息。
應用場景
近義詞與擴展
近義詞包括“驗證”“考察”“檢驗”等,核心均強調通過實際對比或實踐來确認結果。其反義可理解為“臆斷”或“武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如《韓非子·孤憤》),可參考權威古籍或學術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