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倒地而死。 唐 柳宗元 《逐畢方文》:“民氣不舒兮,僵踣颠頽。”
颠頽(diān tuí)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合成詞,現多寫作“颠頹”,其核心含義指傾覆、衰敗或精神萎靡的狀态。以下從權威詞典角度分項解析:
傾覆倒塌
指物體從高處墜落或崩塌,引申為事業、局勢的衰敗。
例: “大廈将傾,盡顯颠頽之勢。”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2卷,商務印書館,2022年。
精神萎靡
形容人意志消沉、頹廢不振。
例: “他遭此打擊後,神情颠頽,終日不語。”
來源:《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
“颠”本義為頭頂、高處墜落(《說文解字》:“颠,頂也”);“頽”同“頹”,意為崩塌、衰敗(《說文解字》:“頹,秃貌”)。二者疊加強調“從高處徹底衰敗”的意象。
清代章炳麟《訄書》中已有“國勢颠頽”的表述,印證其形容國家衰微的用法。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
詞語 | 核心差異 |
---|---|
衰敗 | 側重事物由盛轉衰的過程 |
頹廢 | 強調個人意志的消沉 |
傾覆 | 多指物理層面的倒塌 |
來源:《現代漢語同義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9年。
以上解析綜合權威辭書釋義、曆史語用及詞源考據,符合學術規範與語言考證标準。
“颠頽”是“颠頹”的繁體寫法,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根據字義分析:
字義拆解
組合含義
使用注意
建議:若您是在文獻中遇到此詞,可結合上下文進一步分析;若為現代使用,建議替換為更通用的詞彙以避免歧義。
犇逸充咽出群才鞑鞑裡雕騷遁世長往反鞭番教飯籃匪薄伏侍福田院幹越隔室格祀勾心鬥角孤癖旱氣鶴情弘雅懷山襄陵嘩拉拉呼來喝去绛霄件目近官計日以俟九刑課最款順冷噤靓審隆服蠻聲獠氣馬執事面壁參末泥木鵰能名醗醅箝馬潛文砌詞捏控啟錨青莖秋景天秋收東藏熱室軟綿綿山邱恃衆碩腹賈私充酸醨踏腳凳天師道诿謝霧裳梧子心存目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