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洪水洶湧奔騰溢上山陵。《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 蔡沉 集傳:“懷,包其四面也。襄,駕出其上也。” 前蜀 杜光庭 《皇太子為皇帝修金箓齋詞》:“流金爍石, 湯 德彌光;懷山襄陵, 堯 風益扇。” 清 王韬 《中國自有常尊》:“有識者觀之,不過如洪水之懷山襄陵,猛獸之咆哮擊撲而已。”亦省作“ 懷襄 ”。 唐 劉知幾 《史通·覈才》:“觀 河 傾之患,而不遏以隄防,方欲疏而導之,用速懷襄之害。” 宋 沉遼 《雲陵觀大水》詩:“ 睢 阜已懷襄,那能辨閭巷?” 清 魏源 《啑古吟》之二:“金湯何處堅,平地有懷襄。”
“懷山襄陵”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形容洪水泛濫的浩大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指洪水洶湧奔騰,淹沒山丘與丘陵。其中:
源自《尚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描述堯帝時期洪水肆虐的景象,後與大禹治水的傳說關聯(提到大禹治理“懷山襄陵之水”)。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尚書》原文或相關曆史文獻(如、3、10)。
《懷山襄陵》是一個成語,用以形容思念故土或遠離家鄉的心情。接下來将對該成語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進行說明。
拆分部首和筆畫:懷山襄陵由9個字組成,分别是「艹」(草的部首,記作「艹」)、「山」(3畫)、「襄」(13畫)、「陵」(11畫)。
來源:《懷山襄陵》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鹳雀樓》這首詩中。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登上鹳雀樓後遠眺故鄉的情景,感歎自己遠離故鄉的苦楚之情。
繁體:懷山襄陵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懷山襄陵」。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時候,「懷山襄陵」中的字「襄」和「陵」寫作「鄉」和「便」,使用的是古代的字形。
例句:他離開家鄉已經很久了,心中懷着懷山襄陵的情感,對家人充滿了思念之情。
組詞:懷山、襄陵。
近義詞:思鄉、懷念。
反義詞:旅途、歸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