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北方人嘲笑南方人說話的聲氣。 元 馬緻遠 《青衫淚》第三折:“聽不上蠻聲獠氣,倒敢恁煩天惱地。”
“蠻聲獠氣”是一個漢語成語,綜合多個權威詞典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二、詳細解釋
三、使用場景
四、成語結構分析
五、注意事項 現代使用中需注意避免地域歧視傾向,更側重對态度和語氣的批評,而非地域差異。
《蠻聲獠氣》是一個成語,形容人的言談舉止粗野兇猛、狂傲不羁的樣子。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那些态度惡劣、粗魯無禮的人。
《蠻聲獠氣》的拆分部首是龍(⺆),犬(犭),獠(⺦),氣(氣)。它的總筆畫數為29畫。
《蠻聲獠氣》這個成語源自古代的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其載于《莊子·外物》一篇,其中寫道:"若蠻而不同聲,非徒拘聲也,技炱獠氣也。"意思是如果隻是模仿蠻夷的聲音,那是無法表達出真正的狂猛之氣,隻是技藝炫耀而已。
《蠻聲獠氣》的繁體字為《蠻聲獠氣》。
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在略有不同。《蠻聲獠氣》在古代可能會寫作《蠻聲獠氣》或其他一些變體。
這裡有一個例句來幫助理解《蠻聲獠氣》這個成語的意思。
他又大聲吵鬧又不講禮貌,真是蠻聲獠氣。
與《蠻聲獠氣》相關的組詞有:
1. 蠻橫無理
2. 野蠻行徑
3. 粗犷傲慢
4. 強悍驕傲
與《蠻聲獠氣》意思相近的成語有:
1. 粗暴兇狠
2. 狂傲不遜
3. 強橫嚣張
4. 狂妄自大
與《蠻聲獠氣》意思相反的成語有:
1. 和藹可親
2. 謙和有禮
3. 有教養
4. 溫文爾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