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目想的意思、心存目想的詳細解釋
心存目想的解釋
謂凝目注視,用心思索。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書畫》:“汝先當求一敗牆,張絹素訖,倚之敗牆之上,朝夕觀之。觀之既久,隔素見敗牆之上,高平曲折,皆成山水之象。心存目想。高者為山,下者為水。”
詞語分解
- 心的解釋 心 ī 人和高等動物體内主管血液循環的器官(通稱“心髒”):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中央,樞紐,主要的:心腹。中心。 習慣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況,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曠神
- 目想的解釋 閉目凝思。 晉 潘嶽 《******賦》:“窈冥兮潛翳,心存兮目想。” 晉 陸雲 《為顧彥先贈婦》詩之一:“目想清慧姿,耳存淑媚音。” 唐 慧淨 《雜言》詩:“旋遶經行砌,目想如神契。”
網絡擴展解釋
“心存目想”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釋義與出處
指凝目注視、用心思索的狀态,常用于描述專注觀察與深入思考相結合的過程。
出自唐代白居易《白蘋洲五亭記》:“予按圖握筆,心存目想,覼縷梗概,十不得其二三。”
二、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聯合式結構,可作謂語、定語(如“心存目想地觀察”)。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無褒貶傾向。
三、經典例句
-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書畫》中記載,通過凝視敗牆紋理想象山水之景:“心存目想,高者為山,下者為水。”
- 現代語境中可用于描述專注思考的場景,如“台上妙語連珠,台下聽衆亦是心存目想”。
四、相關擴展
- 近義行為:可關聯“全神貫注”“冥思苦想”等專注類詞彙。
- 文化背景:反映了中國傳統藝術創作中“觀物取象”的思維方式,強調觀察與想象并重。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原文或不同語境用法,可參考古籍《白蘋洲五亭記》及《夢溪筆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心存目想,這個詞意指心中懷揣着遠大的目标和憧憬。下面将為您介紹一些相關信息:拆分部首:心(心字旁),存(字頭),目(眼字旁),想(心字旁,相字旁)。筆畫:心(4畫),存(6畫),目(5畫),想(13畫)。 來源:《莊子·養生主》中有一句話:“夫心存目想,而身意貫之,雖千萬人吾往矣。”意為“心中懷揣信心和遠大目标,全身心投入其中,即使有千萬人攔阻也會前往。” 繁體字為「心存目想」。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些差别,但這個詞所組成的字并無改變。 例句:他年少時心存目想,現在已成為一位成功的實業家。 組詞:心情、心甘情願、心有餘悸、相思目斷等。 近義詞:志存高遠、懷抱夢想、胸懷大志等。 反義詞:無所事事、庸庸碌碌、無追求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