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薄如霧之衣裳。 三國 魏 曹植 《迷疊香賦》:“去枝葉而特禦兮,入綃縠之霧裳;附玉體以行止兮,順微風而舒光。”
“霧裳”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霧裳”指輕薄如霧的衣裳,形容衣物質地輕盈、若隱若現的視覺效果。該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曹植的《迷疊香賦》:“去枝葉而特禦兮,入綃縠之霧裳;附玉體以行止兮,順微風而舒光。”
(注:“綃縠”指輕薄的絲織品,進一步強調材質的通透感。)
文學意象
在古詩詞中,“霧裳”常被用來營造朦胧、飄逸的意境,如描繪仙子衣袂或自然景物的缥缈感。
現代引申義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其引申為“神秘、難以捉摸”的象征,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屬于後起的比喻義。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文語境,可查閱《曹植集》或相關漢賦研究文獻。
霧裳,意為懸浮在空中的衣裳。它是由“霧”和“裳”兩個字組成。下面将分别介紹這兩個字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霧,讀音為wù,是指水汽凝結懸浮在空中的氣象現象。它的拆分部首是雨和米,由13個筆畫組成。霧的繁體寫法為霧。
例句:霧彌漫的森林裡,望不見一絲陽光。
裳,讀音為shang,原本指古代婦女的裙子。後來,也用來指衣袍、長袍等衣服。裳的拆分部首為衣和尚,由12個筆畫組成。
例句:公主穿着白色的裳,顯得格外美麗動人。
霧裳一詞出自古代文學作品《詩經·秦風》中的《鴻雁》。詩中有一句“亦可賦霧裳,亦可賦石。”表達了用詩歌賦予自然景物以美的想法和能力。
霧裳的繁體字寫法為霧裳。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相對于現代會有一些差異。然而,關于霧裳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的具體資料非常有限,很難找到确切的古代字形。
她穿着一身白色的長裳,宛如霧裳中的仙子。
組詞例如:雨霧、霧氣、霧霭等。
霧裳的近義詞有:霧衣、霧紗。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立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