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日以俟的意思、計日以俟的詳細解釋
計日以俟的解釋
數着日子等待。極言盼望之殷切。 明 方孝孺 《與邵真齋書》之六:“前者村僕還,承書約在月末相過,計日以俟,未遂一見,豈以雨故愆期邪?”亦作“ 計日以期 ”。 明 徐祯稷 《恥言》一:“望焉而羨,至焉則厭,計日以期,涉艱不倦,嗜榮者之情與!”
詞語分解
- 計日的解釋 .計算日數。《佛說長阿含經》卷十一:“爾時善宿聞佛語已,屈指計日,至七日已。” 宋 陸遊 《溪行》詩:“逢人問墟市,計日買薪蔬。”.形容短暫,為時不遠。 唐 岑參 《送羽林長孫将軍赴歙州》詩:“剖
- 俟的解釋 俟 ì 〔俟次〕依次。 等待:俟機進攻。 俟 í 〔萬(?)俟〕見“萬”。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計日以俟”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信息
- 拼音:jì rì yǐ sì
- 釋義:數着日子等待,形容盼望極其殷切。
出處與用法
- 出處:出自明代方孝孺《與邵真齋書》之六:“前者村仆還,承書約在月末相過,計日以俟,未遂一見,豈以雨故愆期邪?”。
- 語法:通常作謂語或狀語,表示對某事的急切期待。
近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計日以期(如明代徐祯稷《恥言》中用例)。
- 情感色彩:中性成語,多用于書面表達。
例句參考
- 明·方孝孺:“計日以俟,未遂一見。”
- 明·徐祯稷:“計日以期,涉艱不倦。”
注意事項
- 與“計日而待”略有差異,後者更強調“時間臨近”,而“計日以俟”側重“急切盼望”。
- 現代使用較少,多用于文學或正式場合。
如需更多例句或語境分析,可參考權威詞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計日以俟
計日以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成語,意為按日子計算時間等待。該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可分為計、日、以、俟四個部分。
下面是關于每個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 計:由“言”字旁和“甲”字旁組成,總共7畫。
- 日:由一個“曰”字構成,總共4畫。
- 以:由“人”字旁和“土”字旁組成,總共5畫。
- 俟:由“人”字旁、“耳”字旁和“人”字構成,總共9畫。
《計日以俟》這個成語源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的一段話。它的繁體字為「計日以俟」。古代漢字寫法相對于現代有所不同,如「説」代替了「說」,「裏」代替了「裡」等等。
以下是一些示例句子,展示了《計日以俟》的應用:
- 他已經做好了所有的準備,隻能按照計日以俟,等待好運的到來。
- 這次旅行的确令人期待,但我們還是需要計日以俟,直到所有的行程安排妥當。
- 在創業的道路上,我們要有耐心和毅力,不斷計日以俟,直至成功。
在使用《計日以俟》時,還可以結合其他成語或詞語進行組詞,例如「按部就班」、「眼看着」、「一日千裡」等等。
近義詞方面,可以考慮使用「等待」、「候着」等表達相似含義的詞語。
反義詞為「隨時」、「恣意」等詞彙,表達相反的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