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鑲嵌金、銀、玉、貝等物的團扇。 清 吳偉業 《畫蘭曲》:“度曲佳人遮鈿扇,知書侍女下瓊鈎。”
(2).多比喻荷葉。 唐 白居易 《六年秋重題白蓮》詩:“素房含露玉冠鮮,紺葉搖風鈿扇圓。” 宋 楊億 《荷花》詩:“玉杯承露重,鈿扇起風多。”
“钿扇”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用金、銀、玉、貝殼等貴重材料鑲嵌裝飾的圓形扇子,多為古代貴族或文人雅士使用。
因荷葉形狀圓潤如扇,且表面常有水珠點綴,古人常用“钿扇”比喻荷葉,尤其在詩詞中常見。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或曆史文獻,可參考古籍類網站或工具書。
钿扇是一種具有特殊意義的詞彙,下面我們來探讨一下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面。
钿扇指的是一種用金屬或寶石裝飾的扇子。它通常作為貴族或富人炫耀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可以作為禮物贈送給貴重人物。
「钿扇」的拆分部首是「金」和「羽」,它們分别表示金屬和扇子的含義。根據筆畫數來計算,「钿扇」共有11畫。
「钿扇」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文學作品和文人雅士的生活。在古代,文人經常以金屬或寶石裝飾的扇子來表達自己的高雅品味和身份地位,因此産生了「钿扇」這個詞。
「钿扇」在繁體中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钿扇」可以用不同的漢字寫法,如「鈿」和「扇」。這些寫法雖然不同,但都指代同一種類型的扇子。
1. 他收到了一把華麗的钿扇作為生日禮物。
2. 這幅畫中的女子手裡拿着一把紅色的钿扇。
「钿扇」可以和其他詞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詞彙,例如「钿扇兒」和「钿扇詩」。
「钿扇」的近義詞包括「鑲金扇」和「寶石扇」。
「钿扇」的反義詞可以是「普通扇子」或「素淨扇」,表示沒有金屬或寶石裝飾的普通扇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