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山崩海嘯的意思、山崩海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山崩海嘯的解釋

山嶽崩塌,海水奔騰咆哮。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前集·炮禍》:“諸砲併發,大聲如山崩海嘯,傾城駭恐,以為急兵至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山崩海嘯”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ān bēng hǎi xiào(繁體:山崩海嘯),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基本釋義

指山嶽崩塌,海水劇烈咆哮,形容自然災難的破壞力極大,也可比喻聲勢浩大或社會動蕩的劇烈場景。該成語由“山崩”和“海嘯”兩個自然現象組合而成,強調災難的毀滅性。


2.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宋代周密的《癸辛雜識前集·炮禍》:“諸砲并發,大聲如山崩海嘯,傾城駭恐,以為急兵至矣。”
此處以炮火轟鳴聲的震撼力,比喻戰争或突發事件的恐怖氛圍。


3.用法與結構


4.近義詞與關聯詞


5.擴展說明

該成語現代多用于文學或修辭中,既可描述自然災害,也可比喻社會變革、戰争等宏大事件。需注意其情感色彩為中性,具體褒貶需結合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更多例句,可參考《癸辛雜識》或現代文學作品中的引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山崩海嘯》這個詞的意思

山崩海嘯是一個成語,表示山體滑坡或海水猛烈波動的現象。它用來形容災害性事件的威力巨大、破壞力強大,無法抵擋的情況。

《山崩海嘯》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山崩海嘯》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山(138次頻率,部首號為⼭)和水(97次頻率,部首號為⽔),它們都屬于漢字的偏旁部首。

《山崩海嘯》的總筆畫數為23筆,其中山的部分占了6筆,崩的部分占了10筆,海的部分占了10筆,嘯的部分占了13筆。

《山崩海嘯》的來源

《山崩海嘯》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自然災害。山崩海嘯的發生可能是由于地震、火山噴發或其他自然力量的作用引起的。這種景象在古代往往會給人們帶來極大的恐慌和災難。

《山崩海嘯》的繁體

《山崩海嘯》的繁體字是「山崩海嘯」。

《山崩海嘯》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崩」的寫法有一種古字形「屏」的寫法。在古代字典中,可以看到一些古籍中使用了「屏」作為「崩」的代替字形。

《山崩海嘯》的例句

1. 這次地震引發了山崩海嘯,給沿海地區造成了巨大的毀滅。

2. 當他聽到這個壞消息時,他感覺整個世界都像山崩海嘯一樣崩塌了。

《山崩海嘯》的組詞

1. 山嶺崩塌

2. 洪水海嘯

3. 崩潰災難

《山崩海嘯》的近義詞

山飛霞躍、崩山殂地、地裂山崩

《山崩海嘯》的反義詞

風調雨順、安泰康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