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熊的意思、貓熊的詳細解釋
貓熊的解釋
(1) [panda]
(2) 小貓熊,小熊貓( Ailurus fulgens ),喜馬拉雅山區産的一種長尾食肉類動物,身上有長毛,基本呈現赤鏽色,有黑色的斑點和條紋,吻部、頰部和兩耳有明顯的白點
(3) 大貓熊或稱大熊貓( Ailuropoda melanoleuca ),生活在我國西南地區高山中,大體上像隻熊,與浣熊有親緣關系。有時亦自成一科,大緻是上體白色、下6*體黑色,眼周有黑斑,耳黑色
詳細解釋
又稱熊貓、大熊貓、大貓熊。哺乳動物。體肥胖,形似熊而略小,尾短。毛密而有光澤。眼周、兩耳、四肢和肩部黑褐色,其餘部位均為白色。性耐寒,生活在高山有竹叢的樹林中,吃竹葉、竹筍。僅産于我國 四川 西部和北部、 甘肅 南部、 西藏 東部及 陝西 南部。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珍貴的動物。
詞語分解
- 貓的解釋 貓 ā 哺乳動物,面呈圓形,腳有利爪,行動敏捷,會捉老鼠。 方言,躲藏。 貓 á 〔貓腰〕彎腰。亦稱“毛腰”。 筆畫數:; 部首:犭; 筆順編號:
- 熊的解釋 熊 ó 哺乳動物,體大,尾短,四肢短而粗,腳掌大,能直立行走,也能攀樹,種類很多,有“棕熊”、“白熊”、“黑熊”等:狗熊(即“黑熊”)。熊掌。熊白(熊背上的脂肪,白色,珍貴食品)。熊膽(熊的膽,可入藥)。熊包(喻無能的人,廢物)。 方言,指斥責:挨了一頓熊。 姓。 筆畫數:; 部首:灬;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貓熊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貓熊”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動物學定義
-
基本概念
貓熊是哺乳動物的統稱,包含兩個物種:
- 大貓熊(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即大衆熟知的“大熊貓”,體型肥胖,毛色黑白分明,眼周、耳部、四肢為黑色,其餘為白色。
- 小貓熊(學名:Ailurus fulgens):俗稱“小熊貓”,體型較小,毛色赤鏽色為主,帶有黑色斑紋,尾部蓬松,分布于喜馬拉雅山區。
-
形态與習性
- 大貓熊行動緩慢,以竹葉、竹筍為主食,栖息于中國西南高山竹林中。
- 小貓熊屬于食肉目,但主要吃植物,擅長攀爬,與浣熊有親緣關系。
二、名稱辨析
- “貓熊”與“熊貓”
兩者常被混用,但嚴格來說,“貓熊”是學名,“熊貓”為誤稱。早期分類時因書寫順序問題導緻“熊貓”一詞流行,但實際應稱“貓熊”。
三、文化引申義
- 成語用法
在特定語境中,“貓熊”被用來形容行動遲緩或笨拙的人或事物。例如:“他的效率像貓熊一樣慢。”(此用法僅見于部分方言或非正式表達,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四、分布與保護
- 分布區域
大貓熊僅分布于中國四川、甘肅、陝西及西藏的高山竹林,是特有珍稀物種;小貓熊則主要生活在喜馬拉雅山脈周邊。
- 保護現狀
大貓熊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已将其瀕危等級從“瀕危”調整為“易危”,反映保護成效。
參考資料說明
以上信息綜合自權威詞典、動物學定義及文化類解釋。若需進一步了解分布細節或保護措施,可查閱相關自然保護區或學術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貓熊:什麼意思
貓熊一詞指的是一種動物,也被稱為大熊貓。貓熊是哺乳動物中的一種,主要分布在中國,被認為是中國的國寶。
拆分部首和筆畫
貓熊的拆分部首是犬,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貓熊一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貓”指的是貓科動物,而“熊”指的是熊科動物。因為貓熊的外形既有貓的特征,又有熊的特征,所以得名為貓熊。
繁體字
貓熊的繁體字為「貓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貓熊的漢字寫作「貓熊」,與現代寫法相同。
例句
1. 那隻貓熊真可愛,大家都喜歡去看它。
2. 貓熊是瀕危動物,需要受到保護。
組詞
貓頭狗臉、貓哭耗子、腦滿腸肥
近義詞
熊貓
反義詞
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