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節的意思、抵節的詳細解釋
抵節的解釋
擊節。 南朝 宋 鮑照 《拟行路難》詩之一:“願君裁悲且減思,聽我抵節《行路》吟。”
詞語分解
- 抵的解釋 抵 ǐ 擋,拒,用力對撐着:抵擋。抵制。抵抗。抵賴。 頂撞,沖突,矛盾:抵觸。 代替,相當,頂替:抵押。抵償。抵充。抵還(俷 )。 到達:抵京。抵臨。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節的解釋 節 (節) é 竹子或草木莖分枝長葉的部分:竹節。節外生枝。 物體的分段或兩段之間連接的部分:關節。兩節車廂。 段落,事項:節節(一段一段地,逐步)。節目。 中國曆法把一年分為二十四段,每段開始的名稱
網絡擴展解釋
“抵節”一詞在漢語中有兩種不同的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一、成語含義(堅守節操)
根據的權威解釋,“抵節”是由“抵”(抵抗)和“節”(節操)組成的成語,意為在困境或誘惑中堅守正義與原則,不屈服于外力。例如描述人物在逆境中保持高尚品格的場景。
二、動詞短語(擊打節拍)
部分文獻如、、提到,“抵節”可指擊節,即打拍子或用手敲擊節奏。這一用法源自南朝鮑照《拟行路難》詩句:“聽我抵節《行路》吟”,描繪吟詩時以擊節配合的情景。
使用建議
- 成語用法:多用于贊揚人物氣節,需結合具體語境。
- 動作描述:在文學或曆史文本中可能指擊節行為,需參考上下文。
兩種解釋來源不同,需根據實際内容選擇合適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抵節(dǐ jié)一詞是指到達或達到一個節日或慶典的時間。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手(扌)和節(節),并且包括11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在繁體字中,抵節的寫法為抵節。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節字的上方有一個亠字,表示節日、慶典之意。以下是一個例句:今天是春節,我準備明天早上抵節到家。
關于抵節這個詞的組詞,可以有抵達、抵達時間、抵達目的地等。近義詞可以是到達、到來、來臨等。而反義詞可以是離開、離去、遠離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