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蹲鸱的意思、蹲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蹲鸱的解釋

(1).大芋。因狀如蹲伏的鸱,故稱。《史記·貨殖列傳》:“吾聞 汶山 之下,沃野,下有蹲鴟,至死不飢。” 張守節 正義:“蹲鴟,芋也。” 晉 左思 《蜀都賦》:“坰野草昧,林麓黝儵,交讓所植,蹲鴟所伏。” 劉逵 注:“蹲鴟,大芋也。” 宋 蘇轼 《上神宗皇帝書》:“是猶見 燕 晉 之棗栗、 岷 蜀 之蹲鴟,而欲以廢五穀,豈不難哉!” 清 陳維崧 《滿江紅·江村夏詠》詞:“論生計,蹲鴟一頃,菰蒲百畝。”

(2).飲酒猜拳時對大拇指的代稱。《全唐詩》卷八七九載《招手令》:“以蹲鴟間虎膺之下,以鉤戟差玉柱之旁。”《資治通鑒·後漢隱帝乾祐三年》“ 王章 置酒會諸朝貴,酒酣,為手勢令” 元 胡三省 注:“會飲而行酒令以佐歡, 唐 末之俗也。《類説》曰……‘以蹲鴟間虎膺之下’,蹲鴟,大指也。”

(3).書法側筆(點)的筆勢。 明 張紳 《法書通釋·八法》:“側,蹲鴟而墜石。” 明 張紳 《法書通釋·八法》:“﹝點法﹞或如蹲鴟,或如科鬥,或如瓜瓣,或如栗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蹲鸱(dūn chī)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古典詞彙,其釋義及文化背景如下:

一、植物義項

  1. 本義指芋頭的别稱,因其塊莖形狀似蹲伏的鸱鳥得名。該釋義最早見于《史記·貨殖列傳》"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饑",《漢語大詞典》引此說明古人将芋頭視為救荒作物。
  2. 唐代《藝文類聚》載:"芋,一名蹲鸱,其根可食",印證了該植物在古代飲食中的重要地位。

二、器物紋飾義項

  1. 指古代建築或器物上的蹲踞狀鸱形裝飾,常見于鐘鼎、碑座等禮器。《昭明文選·左思〈三都賦〉》李善注引《說文》稱:"鐘鼓之跗,以猛獸為飾,謂之為蹲鸱"。
  2. 宋代《宣和博古圖》收錄的商代青銅器中,多件器物底座鑄有"鸱形蹲踞"紋樣,佐證了這種紋飾在商周禮器中的實際應用。

該詞在《辭源》《漢語大字典》等權威辭書中均有收錄,其語義演變體現了古代漢語"觀物取象"的命名特征,兼具實用價值與藝術象征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蹲鸱”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而變化,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一、植物學含義:大芋頭

指芋頭的一種,因形狀似蹲伏的鸱鳥(鹞鷹)而得名。這一用法最早見于《史記·貨殖列傳》,晉代左思《蜀都賦》和宋代蘇轼的詩文中也多次引用。例如:

“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饑。”(《史記》)

二、酒令術語:大拇指的代稱

古代飲酒猜拳時,用“蹲鸱”隱指大拇指。唐代《招手令》記載相關手勢規則,元代胡三省在《資治通鑒》注中明确解釋其含義。例如:

“以蹲鸱間虎膺之下。”(《全唐詩》)

三、書法術語:側筆(點)的筆勢

形容書法中“點”的寫法,如明代張紳《法書通釋》提到“側,蹲鸱而墜石”,将點的形态比作蹲伏的鸱鳥或墜石。

補充典故

北齊《顔氏家訓》記載,有人誤将“蹲鸱”理解為羊肉,鬧出笑話,後以“蹲鸱為羊”比喻誤解文意。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文獻、詩詞用例及文化典故,涵蓋植物、民俗、藝術三類場景。如需進一步考據,可參考《史記》《蜀都賦》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愛育騃穉百分之飽蓬蓬倍功不臣之心裁節出差子鉏強觸氏呆話定昏鬥争鬥合遏訟發颠風癡風燈風輕雲浄蓋章幹村沙高等公察功架鼓揪好日頭黑路花明柳媚回爐鑒湖交情家用電器接客驚吪糾逖眷邈考索老狗麗席餒魂破閑洽作鵲鵲軟香溫玉膳啗盛強沈遊刷恥霜群堂差堂戲逃監特嫌天遣王賓文則武教烏珠線斷風筝憲禁顯露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