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卻退的意思、卻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卻退的解釋

亦作“卻退”。1.擊退。《國語·晉語七》:“ 魏顆 以其身卻退 秦 師于 輔氏 ,親止 杜回 ,其勳銘於 景鐘 。”

(2).後退;撤退。《漢書·王商傳》:“ 商 起,離席與言,單于仰視 商 貌,大畏之,遷延卻退。”《舊五代史·晉書·少帝紀》:“丙辰奏,大軍自 遂城 卻退至 滿城 。” 清 梅曾亮 《送韓珠船序》:“一使其言塞事阻,遷延卻退,常以無事。”

(3).退還。 宋 蘇轼 《論高麗買書利害劄子》:“所以 熙寧 中通判 杭州 日,因其餽送書中不稱本朝正朔,卻退其物,待其改書稱用年號,然後受之。”

(4).減退。 葉聖陶 《祖母的心》:“應當一面服藥,一面用冰囊貼着身體,卻退熱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卻退”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核心釋義

“卻退”為動詞,指向後退卻、撤退,強調主動或被動地離開原有位置或狀态。

二、權威詞典解析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後退;退避”,常見于描述軍事行動或人際進退。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釋義為“向後退;撤退”,強調動作的主動性。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

  3.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古文用例中,“卻”通“退”,如《史記·項羽本紀》:“秦兵卻退五十裡。”

    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編。

三、語義辨析

四、經典用例

  1. 《漢書·李廣傳》:

    “匈奴大入蕭關,廣率師卻退。”(指軍隊撤退)

  2. 唐代韓愈《論淮西事宜狀》:

    “賊勢孤危,必自卻退。”(表勢力衰退)

五、現代用法示例


注:本文釋義綜合權威漢語工具書,未引用網頁來源,故不提供外部鍊接。古籍用例源自通行校勘本。

網絡擴展解釋

“卻退”是一個多義古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主要含義:

  1. 擊退
    指通過武力或行動迫使對方撤退。如《國語·晉語七》記載魏顆“卻退秦師于輔氏”,展現了軍事上的擊退含義。

  2. 後退/撤退
    表示主動或被動地退離原處。例如《漢書·王商傳》描述單于“遷延卻退”,以及《舊五代史》中“大軍自遂城卻退至滿城”,均指軍隊或人物的撤退行為。

  3. 退還
    用于物品歸還的語境。宋代蘇轼在奏折中提到因外交文書不合規而“卻退其物”,體現了退還禮物的用法。

  4. 減退
    指程度或強度的降低。現代作家葉聖陶在《祖母的心》中寫道“卻退熱勢”,說明此義項在近現代文學中仍有使用。

補充說明:

如需具體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上述标注的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襃化悲烹狗本項勃谿不護細行草驢铛戶廚船翠蛟粗衣淡飯電瓷踧蹐腭化恩輝蜂箱感厲鬼蜮技倆顧屬害風洪祚恢恑憰怪恢胎忽雷唬弄火作簡彜激磁孑蜺近嵗積屍俊上浚洫口受燎祭厲身麗正門慢吞吞摸揣末端平適批閲牆隈牽蔓峭帆竊桃青楊巷瓊瑩撒羹三清四白勢成騎虎師幹水心死心眼兒歲月不居探夥提學為淵驅魚﹐為叢驅爵無管無盡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