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跕鸢的意思、跕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跕鸢的解釋

《後漢書·馬援傳》:“封 援 為 新息侯 ,食邑三千戶。 援 乃擊牛釃酒,勞饗軍士。從容謂官屬曰:‘吾從弟 少遊 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澤車,禦款段馬,為郡掾吏,守墳墓,鄉裡稱善人,斯可矣。緻求盈餘,但自苦耳。”當吾在 浪泊 、 西裡 閒,虜未滅之時,下潦上霧,毒氣重蒸,仰視飛鳶跕跕墯水中,卧念 少遊 平生時語,何可得也!’”跕鸢,言瘴氣之盛,雖鸢鳥亦難以飛越而堕落。後引以為典,多喻指艱難與險阻。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臨李賓客一百韻》:“東走窮歸鶴,南征盡跕鳶。” 唐 黃滔 《祭南海南平王文》:“雙立節旄,遠過跕鳶之水。”《宋史·外國傳四·交阯》:“矧茲跕鳶之隅,克修設羽之貢。” 明 唐順之 《<前後入蜀稿>序》:“宦遊羈旅之士,其力足以窮懸車束馬之徑,淩跕鳶挂猱之阻。” 清 趙翼 《猛卯》詩:“跕鳶堕水尋常事, 浪泊 區區豈足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跕鸢”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豐富且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以下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本義與出處

“跕鸢”字面指飛鳥因力竭或中毒而墜落,典出《後漢書·馬援傳》。據載,東漢名将馬援南征交趾(今越南北部)時,目睹當地濕熱沼澤“毒氣熏蒸”,以緻“仰視飛鸢跕跕堕水中”。此處“跕”(dié)通“跌”,意為墜落;“鸢”即老鷹,象征勇猛禽鳥。該典故生動描繪了惡劣環境中飛鳥難以展翅的困境。

二、引申義與文化内涵

  1. 喻指環境險惡

    後多以“跕鸢”形容自然環境或社會境遇的艱險危殆。如清代顧炎武詩句“跕鸢愁瘴霧”,借以暗喻時局動蕩。

  2. 象征壯志難酬

    鸢鳥本應翺翔天際,卻被迫墜落,衍生為英雄受挫、抱負難伸的隱喻。宋代陸遊“跕鸢事業付秋空”即抒發理想落空之慨。

  3. 地理意象的文學化

    成為古代文學中南方瘴疠之地的典型意象,常見于邊塞詩與貶谪文學,如唐代李德裕“鸢跕方知瘴疠深”。

三、現代用法與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跕鸢”作為書面語保留以下用法: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483頁,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2. 《後漢書·馬援傳》,中華書局點校本,1965年。
  3. 王力《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第四冊,中華書局,2018年。
  4.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二卷)第四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5. 《辭源》(第三版)“跕”字條,商務印書館,2015年。

網絡擴展解釋

“跕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跕鸢”原指瘴氣濃烈導緻鸢鳥難以飛翔而墜落的現象,後引申為比喻環境險惡或人生道路的艱難險阻。

二、讀音與出處

三、文學引用示例

  1. 唐代杜甫《秋日夔府詠懷》:“南征盡跕鸢”,形容南方征途艱險;
  2. 宋代《宋史》:“矧茲跕鸢之隅”,指交阯(今越南)地區的險阻環境;
  3. 清代趙翼作品中,用“跕鸢”暗喻仕途坎坷。

四、相關延伸


提示:若需更完整的文獻用例或讀音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後漢書》相關注釋(綜合、3、4)。

别人正在浏覽...

安安逸逸筆到不升篡代催人淚下打滾躭情道途鬥蓋渡口多頭二校拂耳服務費根生錧轄龜藏六海量函谷鶴洞後死毀诋交泰殿靜攝峻論郡屬闶闳考黜刻截款兵理匦使陸沉末食牧畜泥佛拗句格檽棗帲幪迫勒竊據要津氣竭聲澌瓊漿騎竹馬拳法取诮軟溜溜三宅嬗更詩稿實習期水摸說約厮役枉陷晚霁闱闼僞媮我師纖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