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截的意思、刻截的詳細解釋
刻截的解釋
割斷。《北史·奚康生傳》:“行刑人注刀數下,不死,於地刻截。”
詞語分解
- 刻的解釋 刻 è 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書本)。刻石。刻字。刻闆。刻舟求劍。 古代用漏壺記時,一晝夜共一百刻。今用鐘表計時,一刻等于十五分鐘:五點一刻。 時間:此刻。即刻。頃刻(極短時間)。時刻。刻不容
- 截的解釋 截 é 割斷,弄斷:截斷。截開。截取。截面。 量詞,段:一截兒木頭。 阻攔:截住他。截留。截擊。截獲。 到一定期限停止:截止。 筆畫數:; 部首:戈;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刻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割斷,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 拼音:kè jié
- 出處:最早見于《北史·奚康生傳》,原文描述行刑場景:“行刑人注刀數下,不死,於地刻截。”
- 字義分解:
- 刻:本義為雕刻,引申為時間單位(如“一刻鐘”)或程度深(如“深刻”)。
- 截:意為切斷、割斷(如“截斷”)。
2.使用場景
- 主要用于描述物理上的割斷動作,如古籍中記載的刑罰場景。
-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其引申為“技藝高超、刻畫精細”,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讀。
3.注意點
- 權威古籍(如《北史》)及多數詞典均以“割斷”為唯一釋義,建議優先采用此含義。
- 若需引用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謹慎使用。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北史》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刻截的意思
刻截是一個漢字詞彙,用來形容刻畫、描繪事物的細節或形象。它強調通過精細的描寫來表達事物的特點、特征。
部首和筆畫
刻截的部首是刀,它是由刀旁和隹組成。刻截共有10畫。
來源和繁體
刻截是古代漢字的一部分,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在繁體字中,刻截保留了其原有的形狀和結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刻截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小篆字中,刻截的形狀更加簡化,筆畫也相對較少。隨着時間的推移,刻截的形态逐漸演變為現代的書寫形式。
例句
1. 他的畫作精美細緻,能夠刻截出每一個細節。
2. 這部小說成功地刻截出了那個時代的風貌和人物的心理狀态。
組詞
刻劃、刻畫、刻意、細緻
近義詞
描摹、描繪、描述、展現
反義詞
模糊、概括、籠統、泛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