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凾谷 ”。 函谷關 。 三國 魏 曹植 《又贈丁儀王粲》詩:“從軍度 凾谷 ,驅馬過 西京 。” 唐 李白 《古風》詩之三:“收兵鑄金人, 函谷 正東關。”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出關>的“關”》:“ 老子 的西出 函谷 ,為了 孔子 的幾句話,并非我的發見或創造。”
“函谷”是一個曆史地理名詞,主要指中國古代的重要關隘——函谷關。以下為詳細解釋:
“函谷”得名于其地理特征,“因在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其中“函”指匣子,形容兩側山勢險峻如匣,中央谷道狹窄僅容一車通過,形成天然軍事屏障。
曆代文人如李白、魯迅等曾以函谷關為題材創作,如李白《古風》中“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關”(),魯迅《出關》亦提及老子出函谷之事()。
提示:若需了解函谷關現存遺址或具體戰役細節,可查看、7、8、10等來源。
《函谷》一詞來源于漢字,其意思是指函谷關,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山口關隘之一。
《函谷》一詞的部首是山,它的拆分筆畫是3畫。
函谷關位于河南省洛陽市西北部,是連接中原和關中地區的重要通道,自古以來就是軍事要地。《函谷》一詞即指這個關口,并廣義上指代函谷地區的山區。
《函谷》的繁體字是「函谷」。
在古時候,「函谷」一詞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異,例如「函穀」、「函谷關」等。不過,這些變異寫法都指代相同的地名。
1. 陳列館裡有一副《函谷關圖》,非常壯觀。
2. 他的家鄉位于函谷地區,風景優美。
函谷集、函谷關、函谷水、函谷山、函谷仙境等。
函谷可以與山口、關口、門戶等詞語近義使用。
與函谷相對的反義詞可以是平原、大門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