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大的門框。 唐 韋瓘 《留題桂州碧浔亭》詩:“輪奂未成繩墨在,規模已壯閌閎高。”
“闶闳”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由“闶”和“闳”兩個單字組成,需拆解分析:
闶(kāng)
本義指高大的門,如《說文解字》中解釋為“闶,門高也”。古文中多用于形容門庭宏偉,如“闶門”(高門)、“崇闶”(高大的門)。
闳(hóng)
原指巷門,後引申為宏大、寬廣之意,如“闳大廣博”(形容氣度或學識寬廣)、“闳議”(宏大的言論)。《史記》中“闳侈巨衍”即形容文章氣勢恢宏。
組合義
“闶闳”連用,多見于古籍,可理解為:
注意
該詞現代極少使用,若在文獻中遇到,需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分析。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注疏以獲取更精準的釋義。
《闶闳》是一個漢字,意為廣大、寬宏大量、開朗豁達。
《闶闳》是由部首「門」和「工」組成,部首「門」表示與門有關,「工」表示與工作有關。《闶闳》總共有12畫。
《闶闳》是古漢字,但其準确的來源尚有争議。有一種說法是它是由古文字「廣」和「同」組成,寓意廣大相同。另一種說法認為它原為音譯自外來語,代表着寬闊和開放的意義。
《闶闳》的繁體字形為「閌闀」。
古時候,《闶闳》沒有繁體字的形式。它的早期寫法為「閌」,後來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形态。
1. 他的胸懷非常闶闳,能夠包容各種不同的意見。
2. 這個公園景色優美,氣氛宜人,讓人心情闶闳。
3. 她的思想開放而闶闳,不拘一格。
闶闳的組詞有:闶口、闶房、闶闳如玉。
闶闳的近義詞有:開朗、豁達、胸懷寬廣。
闶闳的反義詞有:狹窄、心胸狹義、拘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