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考黜的意思、考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考黜的解釋

考績以定黜陟。《後漢書·左雄傳》:“寧人之務,莫重用賢;用賢之道,必存考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考黜"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主要用于古代政治制度中,指通過對官員政績、品行等方面的考核來決定其官職的升降或罷免。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 字義分解與合成

  1. 考:
    • 本義為“老”(《說文解字》:“考,老也。”),引申為“完成”、“終了”。
    • 在“考黜”中,取其“考核”、“考察”、“查驗”之意。指對官員在一定任期内的表現、政績、德行等進行審查和評定。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黜:
    • 本義為“貶退”、“廢免”、“降職或罷免官職”(《說文解字》:“黜,貶下也。”)。含有摒棄、貶斥的意思。
    • 在“考黜”中,取其“降職”、“罷免”的核心含義。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合成義“考黜”:
    • 将“考”與“黜”結合,“考黜”即指通過考核來決定對官員進行降職或罷免。其核心在于依據考核結果實施貶降的行政措施。

二、 核心含義與用法 “考黜”一詞的核心含義是:依據考核結果罷免或貶降(官員)。

三、 典籍例證 “考黜”一詞在古代文獻中多有記載,印證其含義:

  1. 《尚書·舜典》: “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 這是關于“考黜”制度最早、最經典的表述之一。意為:每三年考核一次官員的政績,經過三次考核(即九年),根據考核結果的優劣(幽:昏庸;明:賢明)來決定官員的罷免(黜)或晉升(陟)。來源:《十三經注疏·尚書正義》(中華書局)。
  2. 《漢書·京房傳》: (京房提出考功課吏法)“…丞相禦史課殿最以聞。上施行焉。房自知數以論議為大臣所非…後上令房上弟子曉考功課吏事者,房上中郎任良、姚平…诏房為魏郡太守,秩八百石,居得以考功法治郡。房自請,願無屬刺史,得除用它郡人,自第吏千石以下,歲竟乘傳奏事,天子許焉。房自以建昭二年二月朔拜,上封事曰:…乃以建昭二年二月朔拜,至其月晦,…房未發,上令陽平侯鳳承制诏房,止無乘傳奏事。房意愈恐,去至新豐,因郵上封事曰:…房去月晦日拜…今臣得出守郡,自詭效功,恐未效而死,惟陛下毋使臣塞湧水之異,當正先誅死之罰,亟退顯等以應天變…房未至陝,複上封事曰…房至陝,複上封事曰…其言尤切。後數日,上令房上弟子曉考功課吏事者,房上中郎任良、姚平,願以為刺史,試考功法…” 這段記載詳細描述了漢代京房推行考課(考功)制度的情況,其中“考功”的目的即包含“黜陟”。來源:《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3. 《後漢書·馬援傳》: “援務開恩信,寬以待下,任吏以職,但總大體而已。賓客故人,日滿其門。諸曹時白外事,援辄曰:‘此丞、掾之任,何足相煩。頗哀老子,使得遨遊。若大姓侵小民,黠羌欲旅距,此乃太守事耳。’…傍縣嘗有報仇者,吏民驚言羌反,百姓奔入城郭。狄道長詣門,請閉城發兵。援時與賓客飲,大笑曰:‘燒虜何敢複犯我。曉狄道長歸守寺舍,良怖急者,可床下伏。’後稍定,郡中服之。視事六年,征入為虎贲中郎将。…初,援在隴西上書,言宜如舊鑄五铢錢。事下三府,三府奏以為未可許,事遂寝。及援還,從公府求得前奏,難十餘條,乃隨牒解釋,更具表言。帝從之,天下賴其便。援自還京師,數被進見。為人明須發,眉目如畫,閑于進對,尤善述前世行事。每言及三輔長者,下至闾裡少年,皆可觀聽。自皇太子、諸王侍聞者,莫不屬耳忘倦。又善兵策,帝常言‘伏波論兵,與我意合’,每有所謀,未嘗不用。…二十四年,武威将軍劉尚擊武陵五溪蠻夷,深入,軍沒,援因複請行。時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許之。援自請曰:‘臣尚能披甲上馬。’帝令試之。援據鞍顧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遂遣援率中郎将馬武、耿舒、劉匡、孫永等,将十二郡募士及弛刑四萬餘人征五溪。…明年春,軍至臨鄉,遇賊攻縣,援迎擊,破之,斬獲二千餘人,皆散走入竹林中。…三月,進營壺頭。賊乘高守隘,水疾,船不得上。會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遂困,乃穿岸為室,以避炎氣。賊每升險鼓噪,援辄曳足以觀之,左右哀其壯意,莫不為之流涕。…帝乃使虎贲中郎将梁松乘驿責問援,因代監軍。會援病卒,松宿懷不平,遂因事陷之。帝大怒,追收援新息侯印绶。…援妻孥惶懼,不敢以喪還舊茔,裁買城西數畝地槁葬而已。賓客故人莫敢吊會。嚴與援妻子草索相連,詣阙請罪。帝乃出松書以示之,方知所坐,上書訴冤,前後六上,辭甚哀切,然後得葬。…” 雖然此段未直接出現“考黜”一詞,但描述了官員(馬援)的政績、行為以及最終因被誣陷而遭追責(類似“黜”)的背景,反映了古代官員考核與獎懲(含黜陟)制度的實際運作和複雜性。來源:《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四、 現代理解與延伸 在現代漢語中,“考黜”作為一個獨立的詞已非常罕用

網絡擴展解釋

“考黜”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義、用法及文獻引用三方面綜合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考:指考察、考核,如《後漢書》中提到的“用賢之道,必存考黜”。
  2. 黜:意為降職、罷免,如《說文解字》中“黜,貶下也”。
    組合後,“考黜”指通過考核官員的政績來決定其升降去留。

二、引申含義

該詞常用于古代官吏選拔制度中,強調以績效為依據進行人事調整。例如《後漢書·左雄傳》記載:“寧人之務,莫重用賢;用賢之道,必存考黜”,說明其核心是篩選賢能、淘汰庸劣。

三、成語用法

現代語境中,“考黜”也被視為成語,表示通過嚴格評估去除弊端或不合格因素,多用于描述制度優化或人才篩選過程。

四、相關概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後漢書》《說文解字》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保護色悲觀厭世粲者乘方辰鑒塵劫辭人大言大元帥掉俏遞過東西晉演義奪卻二廟分檔馮依風谕更覆胳肢窩裹頭人害命槐安國黃毛丫頭胡蘆笙教具結徹即将積李技掚脊心骨軍田軍争沮惴拷紗渴塵課通冷句料絲零殘廟穴念念不忘鸋鴂噴瀉譴訝衾裯枷鎖青靠入質撒漫三從兄弟説客隨身燈探看淘融體遜哇俚頑福怃敖相認相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