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禱祠的意思、禱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禱祠的解釋

(1).謂向神求福及得福而後報賽以祭。《周禮·春官·喪祝》:“掌勝國邑之社稷之祝號,以祭祀禱祠焉。” 賈公彥 疏:“禱祠,謂國有故祈請,求福曰禱,得福報賽曰祠。”《周禮·春官·大祝》:“國有大故天烖,彌祀社稷,禱祠。” 鄭玄 注:“彌,猶徧也。徧祀社稷及諸所。禱既,則祠之以報焉。” 賈公彥 疏:“以其始為曰禱,得求曰祠,故以報賽解祠。”

(2).泛指祭祀。《墨子·天志下》:“天子必且犓豢其牛羊犬彘,潔為粢盛酒醴,以禱祠祈福於天。”《史記·封禅書》:“禱祠 太一後土 ,始用樂舞。”《史記·李斯列傳》:“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淮南子·泰族訓》:“然而郊天望山川,禱祠而求福。” 宋 王安石 《次韻緻遠木人》之二:“暴露神靈難寄托,禱祠村落幾依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禱祠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基本釋義:祭祀與祈禱的統稱

指古代通過特定儀式向神明或祖先進行祭祀,并祈求福佑、消除災禍的行為。

二、文化延伸:祭祀場所的代稱

在部分文獻中引申指代舉行祭祀活動的固定場所,即"祠堂"或"廟宇"。

如《漢書·郊祀志》所述:"郡縣遠方祠者,民各自奉祀",此處"祠"即指民間祭祀場地。 這種用法突顯了禱祠活動與物理空間的緊密關聯,反映了古代"神依人行"的信仰觀念。


學術依據與權威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将"禱祠"釋義為:"祈神求福的祭祀",并引《周禮》《禮記》等文獻佐證其禮儀規範。
  2.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解析"禱"字本義為"告事求福","祠"為"春祭曰祠",強調其季節性與儀式性特征。
  3. 《中國古代宗教與禮俗研究》(楊慶堃著)指出:禱祠制度是維系傳統社會"神道設教"體系的核心實踐,兼具宗教功能與社會整合作用。

文化價值說明:

作為中華禮制文化的活化石,"禱祠"體現了古人"敬天法祖"的倫理觀(《論語·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其儀式規範與空間形态對東亞祭祀傳統影響深遠,至今仍見于宗祠祭祖等非物質文化遺産中。

網絡擴展解釋

“禱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禱祠”由“禱”和“祠”組成:

組合後,該詞可指代向神靈祈福及得福後舉行的祭祀活動,也泛指一般的祭祀行為。


二、詳細解釋

  1. 分階段含義

    • 禱:特指因故向神靈祈求福佑(如國家災禍時);
    • 祠:指得福後舉行的報謝祭祀。
      這一過程在《周禮》中有明确記載:“求福曰禱,得福報賽曰祠”(賈公彥疏)。
  2. 廣義延伸
    隨着語義演變,該詞逐漸泛指一切祭祀活動,例如《墨子》中提到的用潔淨祭品“禱祠祈福于天”。


三、使用場景


四、曆史背景

該詞起源于周代祭祀制度,與“喪祝”“大祝”等官職相關,體現了古代“祈福-報謝”的完整祭祀邏輯。

若需進一步考證文獻例證,可參考《周禮·春官》及《墨子·天志》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邦計備録便鴻比肩獸毖勞冰激淩成衣鋪待伴膽大潑天當值堤壩疊穎二柳放濁幡纚反善反照飛翼風吹雨打風議浮彩汩淢和頌核選回乾就濕輝音渾沌家骥人璧接待站解纾驚惶萬狀景印驚瞻局度羸豕斂含離畔利益均沾邏衞蜜劑母後牛奶硗薄奇禍清刻麴王屈一指稔膩人頭稅塞井夷竈散光傷亂蜃貝釋尤蜀帝鼠毫兀硉寤寐求之相杖霄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