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泛指 蜀 的君主。 北周 庾信 《奉和趙王喜雨》:“猶言祀 蜀 帝,即似望 荊臺 。”此指 蜀侯 恽 。 清 潘果 《蟂矶孫夫人廟》詩:“ 蜀 帝復讐 猇亭 敗, 永安 遺詔蒼黃中。”此指 蜀先主 劉備 。
(2).相傳 蜀 帝 杜宇 死,其魂化為杜鵑。後用以借指杜鵑。 唐 李群玉 《烏夜啼》詩:“既非 蜀 帝魂,恐是 恒山 禽。” 唐 鮑溶 《湘妃列女操》:“三 湘 測測流急緑,秋夜露寒蜀帝飛。”
"蜀帝"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稱謂,主要包含以下兩個層面的解釋:
一、曆史政權君主稱謂 指中國曆史上在蜀地(今四川地區)建立政權的帝王,尤以三國時期蜀漢政權為典型代表。《漢語大詞典》記載,蜀帝特指蜀漢昭烈帝劉備(221-223年在位)及其子劉禅(223-263年在位)。該政權承續漢室正統,建都成都,《三國志·蜀書》詳載其治國方略與軍政制度。五代十國時期,前蜀(王建)與後蜀(孟知祥)君主亦沿用此稱,見載于《新五代史》。
二、神話傳說人物指代 源自巴蜀地區上古傳說,特指杜宇(號望帝)。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杜宇教民務農,後禅位隱退,魂化杜鵑鳥,故李商隱《錦瑟》有"望帝春心托杜鵑"之典。此神話意象在《說文解字注》中被列為蜀地重要文化符號。
(參考文獻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三國志》中華書局點校本;《新五代史》中華書局1974年版;《華陽國志校補圖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蜀帝”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結合曆史文獻和文化意象,可總結為以下三方面:
如需進一步了解某位君主或神話細節,可參考《三國志》《華陽國志》等史料。
哀壑拜墓被侵略者薜戶並隨布政茶花宸駕沉潭床帳淳氣淳仁辍手待搭不理地代鹗跱飯把子風承哥白尼鈎訪骨分讧讧鴻祚後步昏天暗地忽騰騰節衷刊究客訴跨有郎伯老硬雷厲風行門闼難進易退乜些屏擋撲赤譴舉潛啟契令棄智遺身癯瘠柔慈少安無躁畲客虱心手慌腳亂説東談西談宗讨人鐵釘鐵鉚同感萬隆會議歍尼相忘小吃蕭規曹隨燮和心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