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人便中帶的書信。鴻,借指書信。 明 王世貞 《鳴鳳記·鄒慰夏孤》:“所賴仁兄引道,準拟觀花,聊附便鴻之箋,慚無拜使之敬。”
“便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便鴻”指托人順便捎帶的書信。其中“鴻”為借代,源自“鴻雁傳書”的典故,古人常用鴻雁象征書信。
字詞解析
文獻例證
明代王世貞在《鳴鳳記·鄒慰夏孤》中寫道:“聊附便鴻之箋,慚無拜使之敬。”此處“便鴻之箋”即指通過他人順便傳遞的信件。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言或書面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或曆史文獻中。
注意事項
“便鴻”與“飛鴻”“來鴻”等詞含義相近,但更強調“托人順便傳遞”的動作,而非單純指代書信本身。
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近義詞、反義詞或具體讀音,可參考權威詞典類來源(如、)。
《便鴻》的拆分部首是“亻”(人字旁)和“鳥”(鳥字旁),拆分後的筆畫數分别為2畫和11畫。
《便鴻》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形容一種快速、輕巧的飛翔姿态,常用于詩歌、文章等中。在繁體中,該詞的寫法為「便鴻」。
在古代,人們對《便鴻》這個詞有着不同的漢字寫法。例如,有的寫作「便鴻」,有的寫作「便䳍」,但現代通用的寫法是「便鴻」。
以下是《便鴻》的用法示例:
1. 那隻小鳥飛得如《便鴻》一般,輕盈自如。
2. 他的行動迅捷敏銳,猶如一隻《便鴻》。
關于《便鴻》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便利、便條紙、鴻雁。
近義詞:便捷、靈巧、利索。
反義詞:笨拙、遲緩、散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