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祷祠的意思、祷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祷祠的解释

(1).谓向神求福及得福而后报赛以祭。《周礼·春官·丧祝》:“掌胜国邑之社稷之祝号,以祭祀祷祠焉。” 贾公彦 疏:“祷祠,谓国有故祈请,求福曰祷,得福报赛曰祠。”《周礼·春官·大祝》:“国有大故天烖,弥祀社稷,祷祠。” 郑玄 注:“弥,犹徧也。徧祀社稷及诸所。祷既,则祠之以报焉。” 贾公彦 疏:“以其始为曰祷,得求曰祠,故以报赛解祠。”

(2).泛指祭祀。《墨子·天志下》:“天子必且犓豢其牛羊犬彘,洁为粢盛酒醴,以祷祠祈福於天。”《史记·封禅书》:“祷祠 太一后土 ,始用乐舞。”《史记·李斯列传》:“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淮南子·泰族训》:“然而郊天望山川,祷祠而求福。” 宋 王安石 《次韵致远木人》之二:“暴露神灵难寄托,祷祠村落几依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祷祠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主要包含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一、基本释义:祭祀与祈祷的统称

指古代通过特定仪式向神明或祖先进行祭祀,并祈求福佑、消除灾祸的行为。

二、文化延伸:祭祀场所的代称

在部分文献中引申指代举行祭祀活动的固定场所,即"祠堂"或"庙宇"。

如《汉书·郊祀志》所述:"郡县远方祠者,民各自奉祀",此处"祠"即指民间祭祀场地。 这种用法突显了祷祠活动与物理空间的紧密关联,反映了古代"神依人行"的信仰观念。


学术依据与权威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将"祷祠"释义为:"祈神求福的祭祀",并引《周礼》《礼记》等文献佐证其礼仪规范。
  2.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解析"祷"字本义为"告事求福","祠"为"春祭曰祠",强调其季节性与仪式性特征。
  3. 《中国古代宗教与礼俗研究》(杨庆堃著)指出:祷祠制度是维系传统社会"神道设教"体系的核心实践,兼具宗教功能与社会整合作用。

文化价值说明:

作为中华礼制文化的活化石,"祷祠"体现了古人"敬天法祖"的伦理观(《论语·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其仪式规范与空间形态对东亚祭祀传统影响深远,至今仍见于宗祠祭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

网络扩展解释

“祷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祷祠”由“祷”和“祠”组成:

组合后,该词可指代向神灵祈福及得福后举行的祭祀活动,也泛指一般的祭祀行为。


二、详细解释

  1. 分阶段含义

    • 祷:特指因故向神灵祈求福佑(如国家灾祸时);
    • 祠:指得福后举行的报谢祭祀。
      这一过程在《周礼》中有明确记载:“求福曰祷,得福报赛曰祠”(贾公彦疏)。
  2. 广义延伸
    随着语义演变,该词逐渐泛指一切祭祀活动,例如《墨子》中提到的用洁净祭品“祷祠祈福于天”。


三、使用场景


四、历史背景

该词起源于周代祭祀制度,与“丧祝”“大祝”等官职相关,体现了古代“祈福-报谢”的完整祭祀逻辑。

若需进一步考证文献例证,可参考《周礼·春官》及《墨子·天志》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汴梁並智碧泉碧悠悠波斯沧浪子超重元素瞋沮车羽遄涂打张鷄儿恩田繁费废堕飞沙走石愤薄纷飞海盗邯郸匍匐佳眷金水进转集束酒船开板苦待崃山朗啸劳醉梁甫吟理极璘藉流线型流谪龙舟乱次録録沦湑骡子军糢糊蹑屩蹑毬偏徼前例谯止乞归取问三少圣谕时失时钟搜扬宿恩外层哇咬危诊鼯腊悟主闲探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