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寤寐求之”是一個源自《詩經》的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出處與背景 該成語出自《詩經·周南·關雎》,原文為:“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詩中描繪了男子對賢淑女子的深切思慕,後引申為對理想事物的強烈渴望。
二、字詞解析
三、成語含義 形容不分晝夜地迫切追求某事物,強調渴望的強烈與持續性。例如追求理想、知識或珍貴物品時可用此成語。
四、用法特點
五、示例參考
《關雎》詩句:“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現代例句:“他對這項技術寤寐求之,終于研發出創新成果。”
附:延伸學習 該成語接龍為“遂迷不寤→寤寐求之→之乎者也”,英語可譯為“long for it day and night”。
《寤寐求之》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日夜不停地追求”。它形容一個人對某種目标或追求非常執着,不顧一切地努力。
《寤寐求之》的拆分部首為宀(寶蓋頭部)和皿(瓦器),拆分筆畫為16畫。
《寤寐求之》最初出自古代文學家陳壽所著的《三國志》,其中描述了諸葛亮對于治理國家的專心緻志和不懈努力。
繁體字為「寤寐求之」。
在古代,中國人使用的字體與現代略有不同,所以《寤寐求之》在古代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寤」字的右邊可能會寫成「宛」字或「宊」字。
他為了提高工作技能,寤寐求之,夜以繼日地學習。
寤思(思考)、求學(追求學問)、尋求(尋找得到)、追求(盡力追求)。
全神貫注、孜孜不倦、殚精竭慮。
懶散、怠惰、無所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