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邏衞的意思、邏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邏衞的解釋

巡邏保衛。《資治通鑒·唐中宗景龍二年》:“於 牛頭 朝那山 北,置烽候千八百所,以左玉鈐衞将軍 論弓仁 為 朔方軍 前鋒遊弈使,戍 諾真水 為邏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邏衞”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多寫作“邏衛”,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詞義解釋

  1. 拼音與注音
    拼音:luó wèi
    注音:ㄌㄨㄛˊ ㄨㄟˋ
    (來源:)

  2. 基本釋義
    指巡邏保衛,常用于古代軍事或治安相關的語境,表示通過巡查、警戒來維護安全。
    (來源:、)

  3. 古籍出處
    《資治通鑒·唐中宗景龍二年》記載:“于牛頭朝那山北,置烽候千八百所,以左玉鈐衞将軍論弓仁為朔方軍前鋒遊弈使,戍諾真水為邏衞。”
    此句描述了唐代在邊境設置烽火台,并派遣将領戍守巡邏的軍事部署。
    (來源:、、)

  4. 用法與語境
    該詞多用于描述古代軍隊或衛隊的巡查防衛職責,屬于書面語,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綜合說明

“邏衞”是一個複合詞,結合了“邏”(巡察)與“衞/衛”(保衛)的雙重含義,強調通過主動巡查實現防衛目的。其曆史背景多見于軍事防禦體系,如唐代的邊塞駐防(如牛頭朝那山、諾真水等地)。若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相關研究,可參考《資治通鑒》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邏衞,又稱為“邏衛”,是一個古老的漢字,意為城門前的輔助軍隊,用來協助巡邏和守衛城池。邏衞通常由一些有經驗的士兵組成,負責巡邏城牆和監視來往行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邏(辶/辵)+ 衞(衣/衤)

邏:辶為部首,3筆畫

衞:衣為部首,9筆畫

來源:

邏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兵制,這個詞彙本是指的是守衛城門的輔助軍隊。在古代,城門是防禦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為了保護城市不被敵人入侵,邏衞的存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繁體:

邏衛(注:衛為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邏衞在古時候的寫法并不完全相同。在篆書時期,邏衞的字形會有一些變化,在造字時使用的字形與現在有所不同。

例句:

1. 邏衞的士兵們嚴密地巡邏着城牆,以确保城市的安全。

2. 邏衞在臨近城門的地方紮營,時刻準備着應對敵人的襲擊。

組詞:

1. 邏輯(luó ji):指思維的條理和推理的規範。

2. 邏輯性(luó ji xìng):指思維或言論表達内容的合理性和嚴密性。

3. 衞生(wèi shēng):指防止疾病傳播的一系列衛生措施。

近義詞:

巡邏、護衛、戍衛

反義詞:

攻破、入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