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母後的意思、母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母後的解釋

(1).帝王之母。《漢書·諸侯王表序》:“﹝ 王莽 ﹞因母後之權,假 伊 周 之稱,顓作威福廟堂之上,不降階序而運天下。” 晉 葛洪 《抱樸子·吳失》:“秉維之佐,牧民之吏,非母後之親,則阿諂之人也。” 蔡東藩 《慈禧太後演義》第四十回:“尊太後為太皇太後,兼祧母後為皇太後,已有明喻頒發。”

(2).泛稱太皇太後、皇太後、皇後。《三國志·魏志·後妃傳序》:“ 漢 制,帝祖母曰太皇太後,帝母曰皇太後,帝妃曰皇後,其餘内官十有四等。 魏 因 漢 法,母後之號,皆如舊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母後"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語境和文化内涵的稱謂詞,其核心含義指皇帝的生母,即皇太後。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母後"一詞由"母"與"後"複合構成,"母"表生育關系,"後"取"君主正妻"之意,組合後特指君主制下皇帝嫡母或生母。在《古代漢語詞典》中,該詞最早見于《漢書·王莽傳》記載:"太皇太後诏有司曰:『新都侯莽憂勞國家,其益封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莽稽首涕泣,固讓。太後诏曰:『母後之命,不可違也。』",印證其作為皇室尊稱的漢代起源。

從使用規範分析,《現代漢語詞典》強調該詞屬于"舊時稱謂",主要用于史書記載、古典文獻及曆史題材創作。在封建禮制中,"母後"具有三重屬性:其一為宗法地位,代表皇室嫡系傳承;其二為政治身份,可行使攝政權;其三為倫理符號,承載"孝治天下"的儒家價值觀。如《中國皇室文化研究》所述,明代"母後"在皇帝年幼時可垂簾聽政,但須遵守"不臨外朝"的禮法約束。

網絡擴展解釋

“母後”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母後”是古代對帝王母親的尊稱,特指皇太後。例如《三國志》記載:“魏因漢法,母後之號,皆如舊制”,說明該詞源于漢代禮制,延續至後世。

二、延伸用法

  1. 泛稱皇室女性
    在特定語境中,可泛指太皇太後(皇帝祖母)、皇太後(皇帝母親)及皇後(皇帝正妻)。例如《漢書》提到“因母後之權”,即指代具有政治影響力的皇室女性。
  2. 文化引申
    現代語境中,偶用于比喻家庭中母親地位高于妻子,強調傳統倫理觀念(如丈夫尊重母親意見),但此用法非曆史本義。

三、常見誤區

四、總結

“母後”是古代禮制下的特定稱謂,核心指帝王生母,擴展可涵蓋其他高位皇室女性。使用時需結合曆史背景,避免與現代詞彙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

安宜白篷船博浪不可分補語慚丁處士粗惡大力丸東床快婿鬥強杜門耳斡法刀跗鄂鴿籠館粲過日海參崴翰蔽好行小慧恒诰誨諄火熾結縷就醫聚星炬焰考谳可着頭做帽子窟宅廉肉柳台録本排頭跑反坯素琴歌酒賦清官哨樓賒貸聲詩申救慴悚詩槊十體十王殿耍排場說方便四殆談對田積鐵蒺藜梯牆體意委佩紊棄無後無所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