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母後的意思、母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母後的解釋

(1).帝王之母。《漢書·諸侯王表序》:“﹝ 王莽 ﹞因母後之權,假 伊 周 之稱,顓作威福廟堂之上,不降階序而運天下。” 晉 葛洪 《抱樸子·吳失》:“秉維之佐,牧民之吏,非母後之親,則阿諂之人也。” 蔡東藩 《慈禧太後演義》第四十回:“尊太後為太皇太後,兼祧母後為皇太後,已有明喻頒發。”

(2).泛稱太皇太後、皇太後、皇後。《三國志·魏志·後妃傳序》:“ 漢 制,帝祖母曰太皇太後,帝母曰皇太後,帝妃曰皇後,其餘内官十有四等。 魏 因 漢 法,母後之號,皆如舊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母後”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母後”是古代對帝王母親的尊稱,特指皇太後。例如《三國志》記載:“魏因漢法,母後之號,皆如舊制”,說明該詞源于漢代禮制,延續至後世。

二、延伸用法

  1. 泛稱皇室女性
    在特定語境中,可泛指太皇太後(皇帝祖母)、皇太後(皇帝母親)及皇後(皇帝正妻)。例如《漢書》提到“因母後之權”,即指代具有政治影響力的皇室女性。
  2. 文化引申
    現代語境中,偶用于比喻家庭中母親地位高于妻子,強調傳統倫理觀念(如丈夫尊重母親意見),但此用法非曆史本義。

三、常見誤區

四、總結

“母後”是古代禮制下的特定稱謂,核心指帝王生母,擴展可涵蓋其他高位皇室女性。使用時需結合曆史背景,避免與現代詞彙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母後

《母後》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母親稱為兒女的尊稱”。這個詞可以拆分為“母”和“後”兩個部分。

其中,“母”的部首是“女”,它表示關于女性或與女性相關的事物。在《說文解字》中,“母”的義項有母親、生育及象形聲符。“母”的總筆畫數為三畫,寫法簡單明了。

“後”的部首是“⺷”,表示關于動物尾巴的事物。在《說文解字》中,“後”的義項有動物的尾巴、大臣有「輔元之意」等。“後”的總筆畫數為六畫,寫法比較複雜。

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明确,出自《詩經·鄭風·思齊》:“思齊大任,文王之母,田獲多奇。”其中,“文王之母”即指母親,所以“母後”一詞就是對母親的尊稱。

在繁體字中,“母後”保持不變,拆分和意義也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後”的古代寫法為“⺛”,原本是由“步”和“口”兩個部分構成的,表示踱步行走的姿勢,後來演變為後面的含義。

以下是一些關于“母後”的例句:

1. 母後啊,請您放心,我會照顧好自己的。

2. 母後的愛讓我感到無比幸福。

3. 母後對待每個孩子都一視同仁。

除了“母後”,還可以用以下詞語來表示類似的意思:

1. 母親

2. 媽媽

3. 娘親

與“母後”相反的詞語是“父親”、“父王”等。

總之,“母後”是對母親的尊稱,在古代經典文獻中有明确的來源,有着特定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它可以用于描述母親的獨特地位和對母親的尊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