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蕩寇志的意思、蕩寇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蕩寇志的解釋

一名《結水浒傳》。長篇小說。清代俞萬春作。七十回,附結子一回。繼《水浒傳》之後,叙述陳希真、陳麗卿等及官軍蕩平梁山,并将梁山泊好漢一一誅滅的故事。表現了作者極端仇視梁山義軍的思想傾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蕩寇志》是清代俞萬春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信息

    • 書名别稱:《結水浒傳》(初刻本署名)。
    • 成書時間:草創于道光六年(1826年),完成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曆時22年,期間“三易其稿”。
    • 結構:共七十回,附結子一回,續接金聖歎“腰斬”後的七十回本《水浒傳》。
  2. 内容與主題
    小說虛構了陳希真、陳麗卿等人物協助官軍剿滅梁山起義軍的故事,最終将宋江等梁山好漢全部誅滅。作者通過這一情節表達了對農民起義的極端否定态度,思想立場與金聖歎一緻,認為梁山好漢“罪應誅戮”。

  3. 創作背景與争議
    俞萬春因目睹嘉慶年間社會動蕩,意圖通過此書宣揚“尊王滅寇”的忠君思想。作品在清代被部分文人推崇,但因過度丑化起義軍、宣揚封建倫理,現代文學評價普遍認為其藝術性和思想性遠遜于《水浒傳》。

提示:該書可作為研究清代文人思想傾向的案例,但需結合曆史背景辯證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蕩寇志 蕩寇志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記錄和記載剿滅盜賊的志願或紀事。下面我将通過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方面來詳細解釋這個詞的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蕩寇志由3個漢字組成。其中,“蕩”字的部首為艹,筆畫數為12;“寇”字的部首為宀,筆畫數為9;而“志”字的部首為心,筆畫數為7。 來源: 蕩寇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見于《史記·衛将軍骠騎列傳》這本古代史書。它主要用于記錄勇敢而英勇的将領,他們帶領軍隊剿滅盜賊,恢複社會治安的過程。 繁體: 在繁體字中,蕩寇志的寫法分别是蕩寇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蕩字在古時被寫作“蕩”;寇字在古時被寫作“匛”或“敂”;志字在古時沒有變化,仍被寫作“志”。 例句: 1. 《蕩寇志》是一部詳細描述将領剿滅盜賊的戰記。 2. 這位将軍義無返顧地投入到蕩寇志的行動中。 組詞: 與蕩寇志相關的組詞有蕩寇、志願、紀事等。 近義詞: 與蕩寇志意義相近的詞語有讨寇志、讨逆志、伏羌志等。 反義詞: 與蕩寇志意義相反的詞語包括護寇志、助寇志等。 希望以上解釋對您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