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馬劄子的意思、鋪馬劄子的詳細解釋
鋪馬劄子的解釋
元 代官府調撥使用驿馬的憑證。《元史·兵志四》:“各道憲司,如總管府例,每道給鋪馬劄子三道。”《元史·兵志四》:“鋪馬劄子,初用 蒙古 字,各處站赤未能盡識,宜繪畫馬匹數目,復以省印覆之,庶無疑惑。”
詞語分解
- 鋪馬的解釋 驿馬。古時驿站傳遞文書、迎送公差的坐騎。 宋 樓鑰 《攻媿錄·北行日錄上》:“遇賀正人使,先排兩馬南去。 金 法:金牌走八騎,銀牌三,木牌二,皆鋪馬也。”《元史·兵志四》:“站戶貧富不等,每戶限四頃
- 劄子的解釋 .古代官方公文中的上呈文書。用于向皇帝或長官進言議事。《水浒傳》第十六回:“ 梁中書 道:‘我有心要擡舉你,這獻生辰綱的劄子内,另修一封書在中間,太師面前重重保你,受道敕命回來。’”如: 宋 王安石
網絡擴展解釋
“鋪馬劄子”是元代官府使用的一種特殊憑證,主要用于調撥驿馬,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定義
- 核心含義:元代官方發放的驿馬調撥憑證,又稱“給驿玺書”或“鋪馬聖旨”。持有此憑證的官員或信使可在驿站更換馬匹,保障公務通行效率。
曆史背景與功能
- 使用規範:
根據《元史·兵志四》記載,各地方機構(如“各道憲司”)按例領取鋪馬劄子,用于公務出行時調用驿馬。例如,每道(行政區)分配三道憑證。
- 憑證形式:
初期采用蒙古文字書寫,但因部分驿站人員不識蒙文,後改為繪制馬匹數量并加蓋省印,以确保辨識度。
其他可能的解釋
- 部分資料(如)提到該詞作為成語,比喻“為自身便利而麻煩他人”,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傳,需謹慎參考。
“鋪馬劄子”主要作為元代驿傳制度的重要文書,體現了當時的交通管理與行政效率。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元史》等原始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鋪馬劄子》的意思
《鋪馬劄子》是指一種古代文書,通常是由政府或地方官員發放給民衆作為身份證明或行政通知的文件。
拆分部首和筆畫
《鋪馬劄子》的拆分部首為鋪(钅)馬(馬)劄(木)子(子),總共有14筆。
來源
《鋪馬劄子》一詞最早出現于明代,當時是以字典的形式收錄的。
繁體
《鋪馬劄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鋪馬劄子》在古時的寫法是「鋪馬劄子」。
例句
政府頒發的《鋪馬劄子》讓他免去了一些繁瑣的手續。
組詞
鋪馬、劄子、馬劄、鋪館、馬匹
近義詞
文憑、證書、憑證、證明
反義詞
無證、無憑、無信、無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