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擱的意思、擔擱的詳細解釋
擔擱的解釋
[delay] 耽擱,遲延
詳細解釋
亦作“ 擔閣 ”。1.拖延。《水浒傳》第二一回:“衆做公的隻礙 宋江 面皮,不肯動手。拿 唐牛兒 時,須不擔擱。”《西遊記》第五九回:“似師父朝三暮二的,這等擔閣,就從小至老,老了又小,老小三生,也還不到。”《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 朱重 因見了 花魁娘子 十分容貌,等閑的不看在眼,立心要訪求個出色的女子,方才肯成親,以此日復一日,擔擱下去。”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格言·姚端恪公》:“放一生,節一殺,逐日可行,無難為者。但恐因循擔閣,誤卻一生。”
(2).耽誤。 宋 王安石 《千秋歲引·春景》詞:“無奈被些名利縛,無奈被他情擔閣。”《朱子語類》卷十:“少間擔閣一生,不知年歲之老。” 明 高明 《琵琶記·風木馀恨》:“孩兒相誤,為功名擔擱了父母。”
(3).停留。《古今小說·陳禦史巧勘金钗钿》:“公子不該擔閣鄉間,負了我母子一片美意。”如:他在 上海 擔擱了兩天。
詞語分解
- 擔的解釋 擔 (擔) ā 用肩膀挑:擔水。 承當,負責:擔負。擔任。擔當。擔待(.原諒;.擔當責任)。擔重任。擔風險。 擔 (擔) à 挑東西的用具,多用竹、木做成:扁擔。 一挑東西:擔子。勇挑重擔。 中國市
- 擱的解釋 擱 (擱) ē 放置,引申為停滞:擱筆。耽擱。擱置。擱淺。 放置 擱 (擱) é 禁(塶 )受,承受:擱得住打。擱不住揉搓。 放置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擔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基本含義
- 拼音:dān gē(部分資料标注為dān gé,但主流讀音為dān gē)。
- 核心意義:指因拖延、猶豫或停留而導緻事情被耽誤或錯失時機。
二、詳細解釋
- 拖延
表示因猶豫不決或行動遲緩而延長了時間。例如《水浒傳》中“衆做公的隻礙宋江面皮,不肯動手”即體現此意。
- 耽誤
強調因外界因素或自身原因導緻事務未能及時完成。如王安石詞句“無奈被他情擔閣”。
- 停留
指在某一地點或階段暫時滞留。如《古今小說》中“公子不該擔閣鄉間”。
三、使用場景
- 日常語境:多用于描述因拖延或意外情況導緻計劃受阻,如“因事擔擱了行程”。
- 文學引用:古典文學中常見,如《朱子語類》批評“擔閣一生”的消極後果。
四、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耽擱、拖延、延誤。
- 辨析:“擔擱”更偏向書面化表達,而“耽擱”更口語化,兩者常通用。
五、示例補充
- 現代例句:他因臨時會議擔擱了航班,未能按時抵達。
- 古文例句:“少間擔閣一生,不知年歲之老”(《朱子語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典或《朱子語類》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擔擱(dān gé)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扌(手)和合(合十),共計五個筆畫。它的來源不太明确,但一般認為與“堵塞、阻擋”等意義相關。
繁體字中,擔擱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擔擱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因為字形演變的原因。然而,在現代漢字中,擔擱的寫法保持不變。
以下是擔擱的示例句子:
1. 我遲到了,因為遇到了一場交通擁堵。
2. 他的建議嚴重擔擱了我們進一步的計劃。
以下是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拖擔、搭擔、擔驚、擔心等。
近義詞:堵塞、阻礙、阻擋等。
反義詞:順暢、暢通、通行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詢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