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擔擱的意思、擔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擔擱的解釋

[delay] 耽擱,遲延

詳細解釋

亦作“ 擔閣 ”。1.拖延。《水浒傳》第二一回:“衆做公的隻礙 宋江 面皮,不肯動手。拿 唐牛兒 時,須不擔擱。”《西遊記》第五九回:“似師父朝三暮二的,這等擔閣,就從小至老,老了又小,老小三生,也還不到。”《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 朱重 因見了 花魁娘子 十分容貌,等閑的不看在眼,立心要訪求個出色的女子,方才肯成親,以此日復一日,擔擱下去。”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格言·姚端恪公》:“放一生,節一殺,逐日可行,無難為者。但恐因循擔閣,誤卻一生。”

(2).耽誤。 宋 王安石 《千秋歲引·春景》詞:“無奈被些名利縛,無奈被他情擔閣。”《朱子語類》卷十:“少間擔閣一生,不知年歲之老。” 明 高明 《琵琶記·風木馀恨》:“孩兒相誤,為功名擔擱了父母。”

(3).停留。《古今小說·陳禦史巧勘金钗钿》:“公子不該擔閣鄉間,負了我母子一片美意。”如:他在 上海 擔擱了兩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擔擱”是漢語詞彙中較為少見的異體寫法,現多規範為“耽擱”,指因拖延或停留而導緻時間或事務的延誤。《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将其釋為“拖延或停留,使不能順利進行”,如“事情再不能擔擱了”。該詞由“擔”與“擱”兩個動詞複合構成,本義為“承擔并擱置”,後引申為因主觀或客觀因素造成的停滞狀态。

在權威文獻中,《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強調其雙重語義:一是指時間上的拖延,如“途中遇雨擔擱了半日”;二指因事物阻礙産生的耽誤,如“重病擔擱了學業”。該詞常見于明清白話小說,現代漢語書面語已普遍使用“耽擱”作為标準詞形,但方言口語仍保留“擔擱”的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

“擔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詳細解釋

  1. 拖延
    表示因猶豫不決或行動遲緩而延長了時間。例如《水浒傳》中“衆做公的隻礙宋江面皮,不肯動手”即體現此意。
  2. 耽誤
    強調因外界因素或自身原因導緻事務未能及時完成。如王安石詞句“無奈被他情擔閣”。
  3. 停留
    指在某一地點或階段暫時滞留。如《古今小說》中“公子不該擔閣鄉間”。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詞與辨析

五、示例補充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典或《朱子語類》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悲恻背谲遲難到哪座山裡唱哪個歌等離子态地處防忌番役風鯁溝壑乖弛龜背龜貨龜曳尾椷封懷愁皇木戶絕昏官驕驕疾心劇詩留停籠袖緑慘紅銷蔓草荒煙民德撚金旁緣盤囊強鄰歉儉趫趫起差怯八藝起工輕飙七絲秋決權詭铨席卻敵冠饒溢入口處上件沈齊十番收詞私逋四明狂監蒜薹戃慌跳蟲王法無擾纖雲笑彌彌蕭條亵臣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