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溝壑的意思、溝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溝壑的解釋

[ravine;gully] 溪谷,山澗

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托之。——《戰國策·趙策》“填溝壑”,此處是死的意思

世間溝壑中水鑿之處,皆有植土龛岩,亦此類耳。——宋· 沈括《夢溪筆談》

詳細解釋

(1).山溝。《左傳·昭公十三年》:“小人老而無子,知擠于溝壑矣。” 續範亭 《南泥灣概況》詩:“山陵起伏森林茂,溝壑縱橫雨露多。”

(2).借指野死之處或困厄之境。《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 趙岐 注:“君子固窮,故常念死無棺椁沒溝壑而不恨也。” 唐 陳子昂 《為将軍程處弼謝放流表》:“收骸溝壑,返魄幽泉。” 宋 蘇轼 《答王定國》:“而今而後,誰復出我于溝壑者,歸耕沒齒而已矣。” 孫犁 《秀露集·被删小記》:“當文化大革命期間,任性命如草芥,文字被注銷,輾轉溝壑,朝不保夕。”

(3).指護城河。《管子·問》:“若夫城郭之厚薄,溝壑之淺深,門閭之尊卑,宜修而不修者,上必幾之。”

(4). 漢 劉向 《說苑·立節》:“ 子思 居 衛 ,緼袍無裡,二旬九食。 田方子 聞之,使人遺孤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謂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與人也如棄之’…… 子思 曰:‘ 汲 聞之,妄與不如遺棄物於溝壑; 汲 雖貧也,不忍以身為溝壑,是以不敢當也。’”後用以比喻貪受棄贈的人。 晉 張協 《雜詩》之十:“雖榮 田方 贈,慙為溝壑名。” 明 沉采 《千金記·遇仙》:“小生雖受清貧,不以溝壑自處。”

(5).比喻阻隔。 龐瑞垠 《我們還會相逢》:“沒有行政的幹預,沒有外行的指手劃腳,更沒有派性的溝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溝壑”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ōu hè,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自然地理概念
    指山溝、深谷或坑谷,即地表因流水侵蝕形成的凹陷地形。例如:

    “世間溝壑中水鑿之處,皆有植土龛岩,亦此類耳。”(沈括《夢溪筆談》)
    “山陵起伏森林茂,溝壑縱橫雨露多。”(續範亭《南泥灣概況》)

  2. 比喻義

    • 困厄之境:借指野死之處或人生困境。如蘇轼《答王定國》中“誰複出我于溝壑者”,暗喻絕境。
    • 阻隔:象征人與人、事物之間的隔閡。例如:“你和她站在溝壑的兩端,中間是無盡的深淵。”

二、曆史文獻中的用法

  1. 《左傳》
    “小人老而無子,知擠于溝壑矣”,指因貧困或災禍而死于荒野。
  2. 《孟子》
    “志士不忘在溝壑”,強調君子安貧樂道,不懼困厄。
  3. 《管子》
    指護城河:“溝壑之淺深,門闾之尊卑”,體現古代城市規劃的考量。

三、現代應用


四、相關詞語

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漢典》或《搜狗百科》。

網絡擴展解釋二

溝壑

溝壑是一個表示地形地貌特征的詞語,指的是山谷、河流等地表的凹陷處。

拆分部首和筆畫

《康熙字典》中将“溝”字的部首為“水”,筆畫數為三;而“壑”字的部首為“土”,筆畫數為14。

來源

“溝壑”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尚書•洪範》:“江河淮海,天之血脈;澤澤溝壑,天之血氣。”在這裡,溝壑被比喻為天地間将水液輸送到各個地方的血脈和血氣。

繁體

“溝壑”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溝壑」。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有很多種,其中比較常見的古字形為「溝壑」,字形上稍有差異,但仍然表示相同的概念。

例句

1. 冰雪融化後,山上的溝壑中水流成河,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2. 聲嘶力竭的呐喊在溝壑中回蕩,顯得十分凄涼。

組詞

山溝、谷壑、東山再起

近義詞

山谷、河谷、峽谷

反義詞

高原、丘陵、平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