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龜曳尾的意思、龜曳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龜曳尾的解釋

《莊子·秋水》:“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後遂用作典故,以“龜曳尾”比喻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 北齊 劉晝 《新論·韬光》:“龜曳尾於 暘谷 之泥,則鑽灼之患不至。” 唐 白居易 《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遊太原龍泉憶去歲禊洛見示之作》:“鵬背負天龜曳尾,雲泥不可得同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龜曳尾"典出《莊子·秋水》,形象描繪烏龜拖着尾巴在泥水中爬行的狀态,引申為甘于貧賤而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拒絕受束縛或犧牲本性換取顯貴。其核心含義如下:


一、典故溯源與字面釋義

  1. 《莊子》原文

    莊子以寓言形式記錄:楚王遣使聘莊子為相,莊子以神龜為喻拒之。他問使者:神龜死後被供奉廟堂尊貴,還是活着在泥水中搖尾自在?使者答“甯生而曳尾塗中”,莊子遂言“吾将曳尾于塗中”。

    字面義:“曳”即拖、拉,“尾”指龜尾,“塗”為泥沼。全詞直譯為烏龜拖着尾巴在泥水中爬行。

  2. 文化意象

    烏龜曳尾象征摒棄世俗功名,回歸自然本真。與“廟堂之龜”的尊貴犧牲對比,凸顯道家“全生避害”的哲學觀。


二、深層寓意與引申義

  1. 自由高于富貴

    拒絕權勢束縛,選擇雖貧賤但自由的生活方式。如宋代詩人林逋以“龜曳尾”自喻隱居之志(《山園小梅》注)。

  2. 保全天性

    強調個體生命與天性的完整性,反對為外物異化。近于《莊子·養生主》“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的處世智慧。


三、現代使用場景

  1. 文學修辭

    用于贊頌隱逸精神(如“龜曳泥塗自逍遙”)。

  2. 價值批判

    諷刺追逐名利喪失自我者(如“廟堂龜骨雖榮,不及泥中曳尾”)。


主要參考文獻

  1. 《莊子·秋水》原文及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2. 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商務印書館)
  3.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曳尾塗中”詞條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龜曳尾”是一個源自道家思想的典故,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一、詞義解釋

該詞比喻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尤其強調甘于貧賤但保全自我、不受世俗束縛的狀态。如《莊子·秋水》中通過“甯生曳尾于泥塗”與“死後留骨顯貴”的對比,表達了道家推崇的自然生存哲學。

二、典故出處

出自《莊子·秋水》:

“此龜者,甯其死為留骨而貴乎?甯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
莊子借神龜甯願拖着尾巴在泥中存活,也不願被供奉于廟堂的故事,闡明“全生避害”的思想。

三、用法與延伸

  1. 文學象征:後世文人常用此典表達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如白居易詩句“鵬背負天龜曳尾,雲泥不可得同遊”(《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遊太原龍泉》),以“龜曳尾”與“鵬背天”對比,凸顯不同人生境界。
  2. 哲學内涵:強調自然無為與遠離名利,與儒家積極入世形成對照,成為道家思想的重要意象。

四、近義表達

相關詞彙如“曳尾塗中”(《莊子》原文)、“泥龜”(唐代寒山詩“不如歸去來,識取心王好。泥龜自在行,沙鷗不須掃”)等,均體現相似意境。

别人正在浏覽...

白膠香蚌蛤抱同變例别宇賓至如歸婢膝奴顔駁駿長铍逞欲初等疵物得彩短暗對陣惇淳渡子惡月豐屋豐祉分枝黼繡幹顫海沸山搖宦孺箋訴結納絜矢近賓金餅敬天愛民寄谕卡規樂觀主義鹿耳巾馬蹄表綿綢冥屋内資惄然盼矚噴湧纰漏破篷清材肉贅三兩善日識真首實衰惡順志歎贊佗故王基彎管骛鼓汙膺相失交臂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