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袖的意思、籠袖的詳細解釋
籠袖的解釋
把兩手相對伸入兩袖中。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敏捷》:“ 溫庭筠 燭下未嘗起草,但籠袖憑幾,每賦一詠一吟而已,故場中號為 溫八吟 。”
詞語分解
- 籠的解釋 籠 (籠) ó 用竹篾、木條編成的盛物器或罩物器:燈籠。熏籠。 用竹篾、木條或金屬絲等編插而成的養鳥或蟲的器具:雞籠。鳥籠。蝈蝈籠。 舊時囚禁犯人的東西:囚籠。牢籠。 用竹木或金屬材料制成的有蓋的蒸東
- 袖的解釋 袖 ù 衣服套在胳膊上的部分:袖子。套袖。袖标。 藏在袖子裡:袖藏。袖手旁觀。袖刃(袖藏利刃)。 筆畫數:; 部首:衤;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籠袖”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将雙手相對伸入兩袖中,通常用于描述一種将手收在袖子裡的動作或姿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字面解釋:指将雙手分别伸入兩側袖管,呈相對交疊狀的動作。這一動作常見于古代服飾寬袖的穿着者,尤其在冬季或文人雅士的閑適場景中。
文獻出處
- 該詞最早見于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敏捷》,文中提到唐代詩人溫庭筠作詩時的姿态:“燭下未嘗起草,但籠袖憑幾,每賦一詠一吟而已。”此例生動展現了文人創作時從容不迫、雙手收袖的儀态。
使用場景
- 古代文人形象:如溫庭筠的典故,體現文人的優雅與閑適。
- 服飾描寫:多用于描述寬袖服飾的穿着方式,如“帶燈籠袖的騎馬裝”(舉例)。
- 禮儀姿态:可能用于刻畫人物謙遜、内斂或保暖的動作。
相關詞語辨析
- 籠手:與“籠袖”類似,但更強調雙手交疊于袖中保暖。
- 燈籠袖:指袖口寬大如燈籠的服裝設計,與“籠袖”動作相關但含義不同。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唐摭言》或相關詩詞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籠袖》的意思
《籠袖》是指古代漢族婦女的一種服飾。它是指在傳統的漢族服飾中,女性衣袖被束縛在緊身袖子内,不能自由伸展開的樣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籠袖》的部首是竹(⺮),它是由六畫構成的。
來源
《籠袖》最早出現在宋代,當時是婦女對服飾的一種追求和表達。
繁體字
《籠袖》的繁體字是「籠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籠袖」的書寫方式沒有明顯變化。
例句
1. 她穿着一身華麗的漢服,配上長長的籠袖,顯得格外典雅。
2. 在古代宮廷中,妃嫔們的籠袖裝飾得十分精美,彰顯出皇室女性的尊貴身份。
組詞
1. 緊身袖子
2. 傳統服飾
3. 漢族風情
4. 環袖衫
近義詞
1. 狹袖
2. 窄袖
3. 約束袖
反義詞
1. 寬袖
2. 張揚袖
3. 自由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