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親友女兒出嫁或生産,送禮緻賀。 胡樸安 《中華全國風俗志·江蘇·武進社會狀況》:“凡遇生産……凡為之親戚故舊者,月内須送湯(雞、鴨、鲫魚、雞蛋、糖果等)。” 賈平凹 《白浪街》:“一家姑娘出嫁,三省人來送湯。”
(2).舊時喪禮之一。 胡樸安 《中華全國風俗志·山東·濟南采風記》:“喪禮頗近古。初彌留之際,即著内外裳衣。始死,孝子披發至院心,呼其親而號,曰‘上西南’,謂之指路。三聲後,擘踴大痛……哭踴畢,用瓦罐盛米汁赴土神廟,呼其親而遍灑之,謂之送湯。三日後止。”
“送湯”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來理解,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源自古代醫生主動為病人送湯的故事,形容無私奉獻、樂于助人的行為。例如:
在宜興等地方言中,“送湯”特指産婦坐月子期間親友贈送滋補品(如雞蛋、紅糖等),體現關懷與禮節。
備注:不同語境下“送湯”的褒貶色彩差異較大。作為成語時具有褒義,而喪葬禮儀中的用法為中性描述,需注意區分使用場景。
送湯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包含兩個字:送和湯。
送的拆分部首是辶,總筆畫數為9。
湯的拆分部首是氵,總筆畫數為3。
送湯來源于古代中國的一種傳統文化習俗,通常指将熱湯送至他人家中慰問或表示關懷。
送湯的繁體字為送湯。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關于送湯的古時候寫法,具體資料有限,無法給出準确的古漢字寫法。
1. 他每天都會親自送湯給生病的鄰居。
2. 那天她專程送湯給我,真是令人感動。
送禮、送餐、送行、送别
送飯、送酒、送食、送溫暖
索湯、乞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