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耽的意思、耽耽的详细解释
耽耽的解释
(1).眈眈。威严注视貌。亦形容贪婪地注视。《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宋 苏轼 《见长芦天禅师》诗之一:“瑟瑟寒松露骨,耽耽病虎垂头。”一本作“ 眈眈 ”。 清 黄宗羲 《机山钱公神道碑铭》:“逆党恨甚,割臂而盟,耽耽思以奇计中之。” 清 薛福成 《滇缅分界大概情形疏》:“数十年来,西洋诸国竞知 中国 幅员辽阔,又有不争远土之名,一遇界务,鲜不为耽耽之视。”
(2).深邃貌。《文选·张衡<西京赋>》:“大夏耽耽,九户开闢。” 薛综 注:“耽耽,深邃之貌也。”《文选·左思<吴都赋>》:“玄荫耽耽,清流亹亹。” 李善 注:“耽耽,树阴重貌。” 宋 王禹偁 《归云洞》诗:“碧洞何耽耽,呀然倚山根。” 清 恽敬 《吴城万寿宫碑铭》:“广场千寻,连翰重墙,中周四隅,耽耽翼翼。”
词语分解
- 耽的解释 耽 ā 沉溺,入迷:耽乐。 迟延:耽误。耽搁。 笔画数:; 部首:耳; 笔顺编号:
- 耽的解释 耽 ā 沉溺,入迷:耽乐。 迟延:耽误。耽搁。 笔画数:; 部首:耳;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耽耽”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ān dān,其含义主要有两方面:
一、基本释义
-
威严或贪婪地注视
常见于形容目光锐利、带有侵略性或强烈欲望的注视。例如:
- 《易经·颐卦》中“虎视耽耽,其欲逐逐”,描绘老虎紧盯猎物、意图攫取的状态。
- 苏轼诗句“瑟瑟寒松露骨,耽耽病虎垂头”,以病虎垂头但目光凌厉的意象表达深沉的力量。
-
深邃的样子
形容事物(如建筑、空间等)的幽深或庄严。例如:
- 《西京赋》中“大夏耽耽,九户开辟”,描述宏伟宫殿的深邃结构。
二、补充说明
- 字形与通假
“耽耽”常与“眈眈”混用。现代汉语中,“虎视眈眈”更常用“眈”字,但古籍中“耽”可作为通假字。
- 单字“耽”的关联
单独“耽”有沉溺、延迟等义(如“耽误”“耽搁”),但“耽耽”侧重重复叠加的凝视或深邃感。
三、常见用法
- 文学描写:多用于诗词或古文,增强画面感和气势。
- 成语变体:需注意“虎视眈眈”的标准写法,避免混淆。
如需进一步了解“耽”的详细字义,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耽耽(dān dān)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忧郁、沉闷、无聊。它的拆分部首是耳(ěr)和一,共有8个笔画。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字,是由比喻片面的忧愁、思虑带来的“滞耽”和“沉闷”两种感觉演化而来的。在繁体字中,耽耽的写法和简体字一样。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但是耽耽还是保留了相同的意思和写法。下面是一个例句:他今天心情非常耽耽,不愿意与人交流。关于组词,可以组成耽忧、耽忧滞闷等。近义词有沉闷、愁肠百结,反义词有开朗、快乐。希望这些内容能满足您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