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分尺的意思、千分尺的詳細解釋
千分尺的解釋
[micrometer caliper] 一種配有心軸的卡尺,心軸通過套在它外面的一個精密螺杆的作用可以移動,用作精密測量
詞語分解
- 千的解釋 千 (③韆) ā 數目,十個一百(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仟”代):千周(無線電波頻率單位)。千克(即一公斤)。千米(即一公裡)。 喻極多:千裡馬。千言萬語。千鈞一發。千慮一失。千錘百煉(a.喻多次鬥
專業解析
千分尺,又稱螺旋測微器,是一種利用精密螺紋副(螺杆和螺母)原理制造的高精度長度測量工具。其名稱直觀體現了其測量精度可達千分之一級别(通常為0.01毫米或0.001英寸),主要用于測量工件的外尺寸(如外徑、厚度等)、内尺寸(需配合測頭)或深度(需配合深度杆)。
-
核心結構與工作原理:
- 主要部件包括尺架、固定測砧、測微螺杆、固定套筒(主尺)、微分筒(副尺)和測力裝置等。
- 精密螺紋副:測微螺杆與固定套筒内的螺母組成精密螺紋副,其螺距通常為0.5毫米。
- 放大原理:微分筒的圓周上刻有50個等分刻度。當微分筒旋轉一周(360°)時,測微螺杆沿軸線移動一個螺距(0.5毫米)。因此,微分筒每轉過一個刻度(1/50周),測微螺杆移動的距離為0.5毫米 / 50 = 0.01毫米。這種将螺杆微小的軸向位移通過微分筒的圓周刻度放大顯示的原理,是其實現高精度測量的基礎。
-
命名由來與精度體現:
- “千分”一詞直接源于其測量精度單位。在公制系統中,其最小刻度值通常為0.01毫米,即百分之一毫米。但在工程和精密制造領域,常習慣性地将0.01毫米稱為“1絲”或“1道”,而“千分”則更強調其相對于普通尺具(如毫米刻度尺)精度提升了百倍(毫米的千分之一即微米μm級别),意指其能精确測量到微米量級的變化。(參考《現代漢語詞典》對精密測量儀器的描述慣例及工程技術術語習慣用法)
- “尺”字則表明其屬于測量長度的器具範疇。
-
應用與重要性:
- 千分尺是機械加工、儀器儀表制造、質量檢測等領域不可或缺的精密量具。它能夠精确測量零件尺寸、檢測加工精度、進行裝配調整等,對保證産品質量和互換性至關重要。其測量範圍通常在0-25mm、25-50mm等分段内,更大尺寸需使用相應規格的千分尺。(參考機械工程手冊類資料對常用量具應用的描述)
來源說明:
- 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權威線上漢語詞典或工程标準網頁鍊接,以上解釋綜合了《現代漢語詞典》對術語構成的理解、機械工程領域标準教材(如《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基礎》)對千分尺原理和應用的描述,以及工程技術界的通用術語習慣。為符合原則,建議在實際應用中引用正式出版的工具書或國家标準(如GB/T 1216-2004《外徑千分尺》)作為權威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千分尺(又稱螺旋測微器)是一種高精度測量工具,主要用于測量微小長度或厚度,精度可達0.01毫米(即千分之一厘米)或0.001英寸。以下是其核心要點解析:
一、基本定義
千分尺通過螺旋機械放大原理,将微小的直線位移轉換為可讀的旋轉刻度,實現高精度測量。其名稱來源于測量精度可達“千分之一毫米”級别。
二、主要結構
- 測砧與測微螺杆:固定端(測砧)與可移動端(螺杆)夾持被測物體。
- 主尺與副尺:
- 主尺:标有毫米刻度(或英寸),每格1毫米。
- 副尺(微分筒):圓周分50格,每轉一圈推進0.5毫米,每格對應0.01毫米。
- 棘輪裝置:控制測量壓力,避免過度擠壓導緻誤差。
三、工作原理
- 螺旋放大原理:螺杆螺距通常為0.5毫米,微分筒旋轉一周(50格)推進螺杆0.5毫米,因此每格對應:
$$
frac{0.5 text{mm}}{50} = 0.01 text{mm}
$$
- 讀數方法:主尺整數部分 + 副尺小數部分(需估讀到0.001毫米)。
四、分類與應用
類型 |
用途 |
測量範圍示例 |
外徑千分尺 |
測量物體外徑、厚度 |
0-25mm、25-50mm等 |
内徑千分尺 |
測量孔或槽的内部尺寸 |
5-30mm、50-175mm等 |
深度千分尺 |
測量孔深、台階高度 |
0-25mm、0-100mm等 |
五、使用注意事項
- 校準:使用前需用标準量塊歸零。
- 操作:輕轉棘輪至發出“咔嗒”聲,避免用力過猛。
- 維護:存放時測砧與螺杆間留空隙,定期防鏽。
六、應用領域
- 機械加工:零件尺寸檢測(如軸承、精密軸)。
- 科研實驗:材料厚度、塗層精度測量。
- 制造業:質量控制中的高精度需求場景。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型號或操作演示,建議參考專業工具手冊或聯繫測量儀器供應商。
别人正在浏覽...
哀詞巴山儲天子祠尾的切地下短棹堆金疊玉二嬴放牌返斾飯團複本改勵溝池悍銳懷誠火畜檢疫機局極圈崛奇鈞天廣樂濫炎礧礧聯韻鐐铐令令流謗流镝魯敦周彜疲悴匹夫匹婦劈天蓋地掊刻琪華七篇榷署閏繼腮幫子山述審諟十二女拾翻壽禮霜電順次殳仗算命先生酸屑甜物挑茶斡刺痛于骨髓透熱療法吐棄遐福顯明限内宵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