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良心。《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 霍士端 他也曾受過老爺的恩典,喫過老爺的錢糧米兒,行出這樣沒天良的事來。”
“沒天良”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沒有良心,常用于譴責違背道德或忘恩負義的行為。例如:“黑心商家賣假藥,真是沒天良!”
二、詞源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小說《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一回,原文提到霍士端“行出這樣沒天良的事來”,暗指其背叛恩主的行為。
三、用法特點
四、拼音與讀音
拼音為méi tiān liáng,需注意“沒”在此處讀第二聲(méi),而非第四聲(mò)。
提示:該詞屬于情感色彩強烈的表達,日常使用需注意場合,避免過度情緒化。
《沒天良》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指一個人的行為十分惡劣,毫無道德底線,沒有良心。他們沒有負擔道德責任和義務,經常以不正當的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
《沒天良》是由"沒"、"天"、"良"三個字組成。其中,"沒"的部首是"山",采用了9個筆畫;"天"的部首是"大",采用了4個筆畫;"良"的部首是"艮",采用了7個筆畫。
《沒天良》這個成語最早見于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這個成語描繪了一個人非常惡劣的品行和行為,強調了對于人品的警醒和警告。
《沒天良》的繁體字為「沒天良」。
在古時候,"沒"的寫法為「冇」,"天"的寫法為「替」,"良"的寫法為「良」。
1. 他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真是沒天良。
2. 這個人什麼壞事都做得出來,簡直是沒天良。
3. 這個騙子給了我一種他沒天良的感覺。
1. 無天無良
2. 水性楊花
3. 膽小鬼
4. 惡棍
1. 惡劣
2. 無恥
3. 沒有道德底線
1. 有良心
2. 有道德
3. 正直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