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荔的意思、大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荔的解釋

西戎 之一。分布于 岐梁山 泾漆 之北(今 陝西 大荔縣 )。 周定王 八年(公元前461年)為 秦 所并,其地改名 臨晉 。《史記·秦本紀》:“﹝ 厲共公 ﹞十六年壍 河 旁。以兵二萬伐 大荔 ,取其 王城 。”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今之 臨晉 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大荔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專有名詞,其核心釋義可歸納為以下三個層面:

一、曆史族群概念 指中國古代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史記·匈奴列傳》記載的"大荔戎"屬于西戎八國之一,春秋時期活動于泾渭流域。該部族以遊牧為生,後逐漸融入華夏民族。

二、地域名稱概念

  1. 古地理範疇:指秦漢時期設立的"大荔縣",位于今陝西省渭南市境内,據《漢書·地理志》記載,因大荔戎故地而得名。
  2. 現代行政區劃:現指陝西省渭南市下轄的大荔縣,縣域面積1800平方公裡,是國家級農産品主産區,以冬棗、黃花菜等特産聞名。

三、文化衍生概念 在語言學範疇中,"荔"字本義為馬缰繩,《說文解字》釋作"系也",與古大荔族擅長馴馬的特征形成文化關聯。該地名用字保留了古代部族的生産生活印記。

(參考資料:《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商務印書館2018年版;《陝西省志·地名卷》陝西人民出版社2021年修訂本;國家統計局縣域經濟統計年報)

網絡擴展解釋

“大荔”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曆史族群名稱

  1. 族群背景
    大荔是古代西戎部落的一支,分布于岐梁山、泾水、漆水以北地區(今陝西省大荔縣一帶)。該部落在周定王八年(公元前461年)被秦國吞并,其領地更名為“臨晉”。

  2. 文獻記載
    《史記·秦本紀》提到,秦厲共公十六年(公元前461年)曾派兵兩萬征伐大荔,攻占其王城。這一事件标志着大荔部落的消亡。

二、現代地理名稱

大荔現為陝西省渭南市下轄縣,位于關中平原東部,黃、洛、渭三河交彙處,南鄰潼關、華州區等,是曆史與地理的重要交彙點。

補充說明

提到“大荔”作為成語的用法(比喻事物規模大或能力超群),但其他權威來源未提及此義項,可能為特定詞典的擴展解釋,建議結合更多文獻核實。

如需進一步了解大荔縣的曆史文化或地理特征,可參考地方志或權威曆史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敖曹霸池飽閱猜刻豺羽春田詞庭翠霞錯辭帝號阿房宮負恥符伍高簳攻鼓國乘寒宵後晌講耨間色夾心吤吤驚恐失色羁事捐床帳鐍圍拒理捃拾舉衆浪迹萍蹤濫過鸾孤鳳隻鸬鷀瘟鹿觡邏事麥李努力旁州例賠産平闆遣欲颀甫曲為之防人術入奸三兵沈缗市面石鲗衰齒霜鵽倘或間讨親體無完皮土幫文調文譽翔逸小隊子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