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盡孝的意思、盡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盡孝的解釋

[show filial piety to one’s parents] 對父母尊長盡孝道

代友盡孝

詳細解釋

謂對父母尊長盡孝道。 晉 袁宏 《後漢紀·桓帝紀下》:“夫喪親自盡孝之終也。”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結構》:“其餘枝節,皆從此一事而生--二親之遭兇, 五娘 之盡孝, 拐兒 之騙財匿書, 張大公 之疎財仗義,皆由於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盡孝”是漢語中的傳統詞彙,指對父母及長輩履行孝道的行為與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盡孝”讀作jìn xiào,指通過實際行動對父母和尊長表達尊敬、關愛與照顧,包含物質支持與情感關懷的雙重含義。例如:日常陪伴、滿足生活需求、尊重長輩意願等。

二、字義分解

  1. “盡”:
    • 本義為“竭盡所能”,引申為“全心投入”。
    • 在“盡孝”中強調用全部心力去實踐孝道。
  2. “孝”:
    • 指子女對父母的奉養與順從,也包含傳承家族責任(如祭祀祖先)。

三、文化内涵

  1. 在世時的關懷:
    包括生活照料、情感交流,如定期探望、耐心傾聽(參考的“日常關心與陪伴”建議)。
  2. 去世後的追思:
    需“慎終追遠”,通過祭祀禮儀延續對先輩的敬意(如《後漢紀》中“喪親自盡孝之終”的記載)。

四、實踐标準

古人認為盡孝需做到兩點:

  1. “敬”與“效”結合:既要有尊敬的态度,也要讓父母感受到實效(如“父母笑了才是盡孝”)。
  2. 長期堅持:孝道不僅是一時行為,而是終身責任(如晉代袁宏所言“夫喪親自盡孝之終也”)。

五、現代意義

當代社會提倡物質與精神并重,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做法,可參考今日頭條的《怎麼樣才算盡孝》。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盡孝

盡孝是指盡心盡力地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盡孝兩個字由“盡”和“孝”兩個部分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盡”字是由“丿”部首和“卩”部首組成,共有5畫;“孝”字是由“子”部首和“老”部首組成,共有7畫。

來源和繁體

“盡孝”一詞源自《論語·衛靈公》:“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這是孔子對于孝敬父母的要求。在繁體字中,盡孝的寫法是「盡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盡孝”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例如隋唐時期,盡字的寫法為“盡”、孝字的寫法為“孝艸旦”,進一步追溯到漢代,盡字的寫法為“儘”、孝字的寫法為“艸旦子”等。

例句

他始終心懷盡孝之情,對待父母始終如一。

組詞

盡心盡力、盡忠職守、盡力而為。

近義詞

盡責、盡職、孝順。

反義詞

不孝、不顧、敷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