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卤的意思、大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卤的解释

(1).古地名。在今 山西省 太原市 西南约二十五里。《春秋·昭公元年》:“ 晋 荀吴 帅师败 狄 於 大卤 。” 杜预 注:“ 大卤 , 太原 晋阳县 。”

(2).借指 并州 。 唐 刘禹锡 《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始公参 大卤 记室,以文雄於边。”

(3).广大的荒漠地区。《旧唐书·张仲武传》:“ 雁门 之北,羌戎杂处,濈濈羣羊,茫茫大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大卤是汉语古语词,具有地理专名与历史典故双重含义,具体释义如下:


一、本义:广袤的盐碱地

指面积广阔的咸水沼泽或盐碱荒地,特指古代山西太原一带的地貌。

文献依据:

《左传·昭公元年》载:“晋中行穆子败无终及群狄于大卤”,杜预注:“大卤,太原晋阳县也。”此处“卤”通“塷”(盐碱地),因太原盆地多盐泽,故以地貌特征代称地域。

《汉书·地理志》亦印证:“太原郡,秦置……有盐官”,佐证其地多盐卤资源。


二、引申义:太原的古称

因地貌特征得名,成为山西太原地区的代称,沿用至唐宋。

例证:

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河东道》明确记载:“太原府,本大卤之地也。”

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承袭此说:“晋阳,大卤之地,今为太原府。”


三、文化意涵

作为历史地理名词,“大卤”承载了中原王朝与北方部族的军事冲突记忆(如《左传》晋狄之战),亦反映古代对自然环境的命名逻辑,是研究地名演变的典型个案。


参见: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大卤”词条
  2.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昭公元年注
  3. 班固《汉书·地理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4.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中华书局校证本)
  5. 乐史《太平寰宇记》(中华书局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大卤”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古地名

指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二十五里处(今晋源区一带)。春秋时期,晋国将领荀吴曾在此击败狄人,史载《春秋·昭公元年》:“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卤”。该地后属并州(古代行政区划),因此“大卤”也借指并州地区,如唐代刘禹锡文中用“大卤”代称并州。

二、广袤荒漠

在部分文献中,“大卤”被引申为广大的荒漠地区。例如《旧唐书·张仲武传》描述雁门以北为“茫茫大卤”,强调其荒凉辽阔的自然特征。

三、词源与争议

“卤”本义为盐卤,但在地名语境中可能与当地地理特征相关。部分学者认为“大卤”得名于古代该地盐泽地貌,但此说法缺乏直接文献佐证。


说明:现代语境中,“大卤”主要用于历史文献或文学引用,日常使用较少。需注意与“大卤面”(一种臊子面)区分,后者为地方饮食名称,与本文词义无关。

别人正在浏览...

伯鸾之灶残渣余孽筹饶蹙尘耽槃稻尾到眼地坪洞睹斗竞妒媢法禁反侧子访覃烦礼飞弧奉裳衣抚抑滚利钱皇人华侨画鸦假皇帝奸数尖子驾牌筋疲力竭迥语军健烂若舒锦六纛毛施淑姿马七马八马靸没空生有牧童牌子攀胡僻事乞哀告怜千里草湫学撒赖山讴闪倏少翁圣历沈屑守茔户刷勘四脚朝天绥徕贪溺填临屯驻土芝纹浪闲隟小阳鞋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