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袍。古代平民或尚未取得功名的讀書人穿白袍。《宋史·方技傳上·趙自然》:“﹝ 趙自然 ﹞後夢一人,綸巾素袍,鬢髮斑白,自雲姓 陰 ,引之登高山。” 明 謝谠 《四喜記·赴試秋闱》:“獨坐悶無聊,淚紛紛溼素袍。寃家鎮日縈懷抱。”
“素袍”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指官員穿着的官袍沒有紋飾,表示清廉無私、不趨附權勢。這種用法強調官員的品德,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成語中,例如形容清官時用“素袍”代指其簡樸的服飾風格。
指古代平民或尚未取得功名的讀書人所穿的白色長袍。例如《宋史》中描述隱士趙自然夢見“綸巾素袍”的老者,即用白袍象征其非官身份。
兩種解釋的差異源于不同語境:前者側重服飾的象征意義(廉潔),後者強調穿着者的身份(平民/未仕)。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區分。
素袍是指一種外衣,通常是為了表示某種身份、地位或職業而穿着的。
「素袍」這個詞可以從「衣」和「巾」兩個部首拆分。它的筆畫數分别是 6 畫和 3 畫。
「素袍」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普遍,早在古代就有使用。在漢字的繁體中,「素袍」保留了原始的形态,沒有發生變化。
在古代,「素袍」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稍有不同,但基本上保持一緻。
1. 他穿着一身雪白的素袍站在舞台上,給人凝重而莊重的感覺。
2. 那位高官身穿素袍,令人肅然起敬。
簡袍、華袍、錦袍、樸素、袍澤、素雅
白袍、青衫、藍衣
錦衣、華服、彩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