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慎刑的意思、慎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慎刑的解釋

謂用刑審慎。《漢書·平帝紀》:“往者有司多舉奏赦前事,累增罪過,誅陷亡辜,殆非重信慎刑,灑心自新之意也。”《元史·張懋傳》:“ 懋 惡衣糲食,率之以儉,慎刑平政,慮之以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慎刑”指謹慎、審慎地行使刑罰權力,是中國古代司法思想的重要原則。以下從多個維度解析其内涵:

一、基本定義

“慎刑”強調在刑罰執行中需保持審慎态度,避免濫用刑罰權。其核心是要求立法、司法者在定罪量刑時充分考慮公正性與合理性。例如,《漢書·平帝紀》提到“重信慎刑”,《元史》也記載官員張懋“慎刑平政”的事迹。

二、曆史起源與發展

  1. 思想淵源:可追溯至虞舜時期,《尚書·大禹谟》提出“罪疑惟輕,功疑惟重”,主張對存疑案件從輕處理。
  2. 儒家傳承:儒家将其發展為法律思想核心,《貞觀政要》強調“慎刑恤典,哀敬無私”,要求刑罰體現仁義與公信力。

三、核心内涵

  1. 審慎原則:包括程式審慎(如存疑案件從輕)和實體審慎(如量刑需符合犯罪事實)。
  2. 倫理要求:既是司法機制,也是官員的道德準則,如《元史》中張懋“惡衣糲食”“慮之以公”的清廉形象。
  3. 寬嚴平衡:與“嚴刑”形成互補,既強調審慎,也保留對嚴重犯罪的威懾。

四、實踐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案例或思想流變,可參考、6、8、9等來源的完整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慎刑

慎刑是指對刑罰的謹慎态度和行動。慎字的拆分部首是心字旁,刑字的拆分部首是刀字旁。

慎字的筆畫順序為心字旁橫、撇,下面是彡,再是橫,最後是豎鈎;刑字的筆畫順序為刀字旁橫、撇、橫、豎、撇、橫。

《慎刑》這個詞來源于《論語》。它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傳承下來的道德倫理觀念。慎刑的核心思想是在罪犯受到懲罰時要慎重對待,不能濫用刑罰,要以人為本。

在繁體字中,《慎刑》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慎刑》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在楷書中,慎字的寫法是心字旁左邊是第二筆豎而不是現代的橫,右邊是點,刑字的寫法與現代相同。

下面是一些關于慎刑的例句:

1. 對于刑罰,我們必須慎刑,不能隨意加重懲罰。

2. 法官在判決案件時應該慎刑思慮,确保公正和公平。

組詞:謹慎、慎重、刑法、刑責

近義詞:慎重、審慎

反義詞:濫刑、輕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