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往牍的意思、往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往牍的解釋

猶往牒。 南朝 梁簡文帝 《吳郡石像碑》:“或傳諸往牘,或布在前司,或贊述盈耳,或壽宮虛置。” 清 鈕琇 《觚賸·蛟橋幻遇》:“遠近好異之士,履滿其門,或與稽往牘,或與晰奧理,酬答泉流,雖贍博者莫能難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往牍”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和文獻中存在細微差異,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書信往來
    根據,“往牍”由“往”(去、交流)和“牍”(古代書寫用的木簡或紙張)組成,原指人們通過書信交流,後泛指書信往來。例如:“兩人雖相隔千裡,但常以往牍互通消息。”

  2. 曆史文獻記載
    部分權威詞典(如、)将其解釋為“猶往牒”,即類似過去的典籍或文書記錄。例如南朝梁簡文帝《吳郡石像碑》中提到的“傳諸往牘”,即指通過文獻傳遞信息。

二、用法與場景

三、注意差異

不同來源對“往牍”的側重不同:

建議在具體使用時結合上下文判斷詞義,或參考權威古籍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往牍

往牍(wǎng dú)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往(彳)和牍(式)。往部是一個獨立的字,表示行走。牍部也是一個獨立的字,表示寫字闆、簡牍。

根據筆畫數來拆分,往牍共有9個筆畫。往部3畫,牍部6畫。

往牍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從往和牍兩個字合并而成。往一詞表示前進、行走,牍一詞表示寫字闆。合在一起便有了往牍,形容寫字機敏、有條理。

在繁體字中,往牍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代文字的用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人們用簡牍(一種寫字簡單方便的工具)進行文字的書寫。所以,往牍作為一個詞彙,同時也暗含了古代書寫的含義和方式。

以下是一些例句:

與往牍相關的組詞有:讀往、念往、記往、往來、牍守、牍客等。

與往牍近義詞有:筆耕、書寫、書刻、書寫等。

與往牍反義詞有:幹筆、筆封、藏筆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