麤枝大葉的意思、麤枝大葉的詳細解釋
麤枝大葉的解釋
謂文字或話語簡略概括。《朱子語類》卷七八:“《書序》恐不是 孔安國 做。 漢 文麤枝大葉,今《書序》細膩,隻似 六朝 時文字。” 宋 謝枋得 《文章軌範·放膽文(一)》:“此集皆麤枝大葉之文。” 清 小巢居閣主 《<十洲春語>序》:“麤枝大葉,獨具天真。”
詞語分解
- 麤的解釋 麤 ū 同“粗”。 筆畫數:; 部首:鹿; 筆順編號:
- 葉的解釋 葉 (葉) è 植物的營養器官之一:樹葉。菜葉。葉子。葉落歸根。一葉知秋。一葉蔽目(喻目光短淺,常被眼前細小事物所遮蔽,看不到遠處、大處。亦稱“一葉障目”)。 像葉子的:鐵葉。百葉窗。 同“頁”。 世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關于“麤枝大葉”的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本義:指文字或話語簡略概括,不注重細節。例如《朱子語類》中提到“漢文麤枝大葉”,形容漢代文章風格簡略。
- 現代用法:現多引申為做事粗糙、馬虎,缺乏細緻性。例如“工作粗枝大葉容易出錯”。
2.詞源與演變
- “麤”是“粗”的異體字,因此“麤枝大葉”與“粗枝大葉”為同一成語的不同寫法。早期用于描述文字風格(如漢代文章),後逐漸泛化為對行為态度的批評。
3.典型示例
- 宋代謝枋得在《文章軌範》中評價文章“此集皆麤枝大葉之文”,強調簡練的文風。
- 朱熹對比漢代與六朝文字,指出“漢文粗枝大葉,今《書序》細膩”。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粗心大意、敷衍了事(多指貶義用法)。
- 反義詞:細緻入微、精益求精。
5.注意項
- 在古籍或正式文本中可能寫作“麤枝大葉”,現代通用“粗枝大葉”。
- 需根據語境區分褒貶:描述簡略風格時偏中性,指馬虎時則為貶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用例或不同語境,可查看來源網頁中的完整文獻引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麤枝大葉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植物的枝幹粗壯,葉子較大的特征。下面将分别介紹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請參考以下内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麤(cu):從麥字旁(麥字的左側)開始寫,一共11筆;
- 枝(zhi):從木字旁(木字的中間)開始寫,一共8筆;
- 大(da):從人字旁(人字的上部)開始寫,一共3筆;
- 葉(ye):從口字旁(口字的左側)開始寫,一共8筆。
來源:
麤枝大葉這個詞的來源是因為描述了植物的特征,特指枝幹粗壯,葉子較大。
繁體:
麤枝大葉是麤枝大葉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麤可以寫作粗,枝可以寫作梔或者之,大可以寫作太或者大,葉可以寫作葉。
例句:
這棵樹的麤枝大葉,在陽光下顯得格外茂盛。
組詞:
麤木、枝條、大樹、葉子。
近義詞:
粗壯的枝葉。
反義詞:
纖細的枝葉。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