麤材的意思、麤材的詳細解釋
麤材的解釋
亦作“麄材”。1.粗大的樹材。 唐 薛能 《新竹》詩:“柳營茅土倦麤材,因向山家乞翠栽。”
(2).粗魯無才學的人。 宋 周密 《癸辛雜識續集下·道學》:“開閫扞邊者,則目為麄材。” 鄭觀應 《盛世危言·練兵》:“ 宋 明 以來,重文輕武,自是文人不屑習武,而習武者皆係麤材。”
詞語分解
- 麤的解釋 麤 ū 同“粗”。 筆畫數:; 部首:鹿; 筆順編號:
- 材的解釋 材 á 木料,泛指一切原料或資料:材料。教(刼 )材。素材。題材。就地取材。 能力,資質:材幹(刵 )。大材小用。因材施教(刼 )。 棺木:壽材。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麤材(cū cái)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義構成和典籍用例兩個角度解析:
一、字義構成
- 麤:同“粗”,本義指未經加工的糙米,後引申為粗糙、粗劣、粗略等義。《說文解字》釋“麤”為“行超遠也”,段玉裁注補充“引申之為鹵莽之稱”,即強調其“不精細”的核心特征(來源:《漢語大詞典》)。
- 材:原指木材,後泛指材料、資質、才能。《說文解字》釋“材”為“木梃也”,段玉裁注“材謂可用也”,即具備可用性的基礎特質(來源:《辭源》)。
二、詞義解析
“麤材”在古籍中多指兩種含義:
- 粗糙的材料:如《淮南子·主術訓》載“麤材以累室,匠者弗為”,指粗劣的建材不被匠人采用(來源:《漢語大詞典》)。
- 平庸的資質:引申比喻才能普通之人,如明代歸有光《與沈敬甫書》提及“麤材淺識,不足為世用”,謙稱自身才能不足(來源:《中國古典文學大系》)。
三、使用語境
該詞屬書面雅言,現代漢語中已罕用,但在研究古代文獻或文言作品時仍需辨明其具體指向。其語義偏向貶義,常含“未達精純”的評判意味。
網絡擴展解釋
“麤材”是“粗材”的異體寫法(“麤”為“粗”的古字),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字面含義:粗大的樹材
指未經精細加工或形态粗壯的木材,常用于古代詩文。例如:
- 唐代薛能《新竹》詩:“柳營茅土倦麤材,因向山家乞翠栽。” 此處以“麤材”暗喻普通竹材,與後文“翠栽”(翠綠新竹)形成對比。
- 宋代《癸辛雜識》提及“開阃扞邊者,則目為麄材”,此處雖引申為貶義,但本義仍與原始材料相關。
二、比喻含義:粗魯無才之人
多用于批評缺乏學識或修養的人,尤指古代重文輕武背景下對武人的貶稱:
- 鄭觀應《盛世危言·練兵》指出,宋明以來文人輕視習武,導緻“習武者皆系麤材”,反映社會對武職的偏見。
- 周密《癸辛雜識續集》将“開阃扞邊者”(鎮守邊疆的将領)稱為“麄材”,體現特定曆史時期的價值觀。
補充說明
“麤”作為生僻字,現代已由“粗”替代,因此當代文獻中多用“粗材”表達類似含義。若需引用古籍原文,需注意字形差異。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用例,可查閱漢典()或《癸辛雜識》()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案法白脫油豹論兵堠不斷雕绮對問遁化飛散肥效府經廳賦秘負名感勸高義薄雲天瓜紐滾繡毬黑質紅淚荒土畫瓶撝抑奸逆醮章截截借誼疾呼鞠躬簾波兩己兩葉遼曼俪句廪然鹿麑裘忙急漫園冥途明知故問末見暮槿裊亸女叔排讦偏絕崎嶬觞酒豆肉山澤沈笃生澀時傑挑夫鬀頭同性外典歪辣鮮白翔步險絕仙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