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堠的意思、兵堠的詳細解釋
兵堠的解釋
古代用來了望敵情的土堡。 唐 皮日休 《魯望讀襄陽耆舊傳見贈五百言次韻》:“爰從 景升 死,境上多兵堠。 檀溪 試戈船, 峴嶺 屯貝胄。”
詞語分解
- 兵的解釋 兵 ī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沒有沾血,指不經過戰鬥而取得勝利)。 戰士,軍隊: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見(指武裝沖突)。 與軍事或戰争有關事物的統稱:兵法。兵家。兵機。兵釁(戰争的争端
- 堠的解釋 堠 ò 古代瞭望敵情的土堡:斥堠(“斥”,偵察的意思;偵察敵情的建築物,亦指探測敵情的士兵)。烽堠。堠鼓。 記裡數的土堆:堠子(标記裡程的土堆,引申為路程)。堠程。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兵堠”是一個漢語詞語,發音為bīng hòu,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指古代用來瞭望敵情的土堡,屬于軍事防禦工事的一種,主要用于偵察敵情、傳遞信息或駐守防禦。
詳細解釋
-
軍事用途
兵堠由土石築成,通常建在邊境或戰略要地,士兵可登高觀察敵軍動向,并通過烽火、旗幟等方式傳遞信號。
-
引申含義
在文學或成語中,兵堠可比喻軍隊的陣地或堅定的防守态度,例如描述某地“屯兵堠守”。
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常見于古代軍事記載或詩詞,如唐代皮日休《魯望讀襄陽耆舊傳見贈五百言次韻》中“境上多兵堠”,描述邊境的軍事布置。
- 比喻表達:現代可用于強調堅守立場或防禦性策略,例如“在競争中築起兵堠”。
補充說明
需注意與“兵燹”(bīng xiǎn,指戰亂造成的破壞)區分,二者雖同含“兵”字,但語義截然不同。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實例或文學引用,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的詳細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兵堠"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軍隊駐防的堡壘或哨所”。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相關信息。
- 拆分部首和筆畫:兵(八+力),堠(土+右手+蔔)。總共12筆。
- 來源: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晦澀,可能與古代軍事防禦有關。
- 繁體:兵堠。
- 古時候漢字寫法:現代漢字“兵”和“堠”在古代寫法中大緻保持一緻。
- 例句:在古代,兵堠常用于邊防地區建立軍事駐防的要塞。
- 組詞:兵堠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各種意思相關的詞彙,如兵堠防線、兵堠戰争等。
- 近義詞:兵寨、兵站。
- 反義詞:和平、安全區。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可以繼續咨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