簾波的意思、簾波的詳細解釋
簾波的解釋
簾影搖曳如水波。 唐 李商隱 《燒香曲》:“玉佩呵光銅照昏,簾波日暮衝斜門。” 宋 周邦彥 《蓦山溪》詞:“簾波不動,新月淡籠明。”《花月痕》第十四回:“那正面及兩廊的燈,也挂得整整齊齊,簾波一漾,花氣微聞。”
詞語分解
- 簾的解釋 簾 (簾) á 商店做标志的旗幟:酒簾。 用布、竹、葦等做的遮蔽門窗的東西:簾布。簾子。簾栊(a.簾子;b.帶簾子的窗戶)。 筆畫數:; 部首:巾; 筆順編號:
- 波的解釋 波 ō 水面振蕩起伏的運動:波浪。波濤。波瀾。波光。波紋。波蕩。推波助瀾。波及(影響到,牽涉到)。 物理學上指振動在物質中的傳播能量遞進的一種形式:電波。光波。超聲波。波長。波段。波速。波譜。 筆畫
網絡擴展解釋
“簾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1.基本含義
- 字面解釋:由“簾”(帷幔、窗簾)和“波”(水波)組成,字面指簾幕搖曳時如水波般起伏的形态。例如:“簾影搖曳如水波”()。
- 比喻引申:常用于形容美女行走時輕盈婉轉的身姿,如“比喻美女行走時輕盈婉轉的風采”()。
2.文學與擴展用法
- 自然景物:除形容人物外,也可描述風吹動樹葉、帷幔等物體的動态美感,如“風吹樹葉的搖曳”()。
- 詩詞引用:
- 唐代李商隱《燒香曲》用“簾波日暮衝斜門”描繪黃昏簾影的波動()。
- 宋代周邦彥《蓦山溪》以“簾波不動,新月淡籠明”營造靜谧意境()。
3.結構與發音
- 拼音/注音:lián bō(ㄌㄧㄢˊ ㄅㄛ),結構為上下+左右(簾為上下,波為左右)()。
- 語境搭配:多用于文學描寫,增強畫面感與詩意,如《花月痕》中“簾波一漾,花氣微聞”()。
“簾波”既是對物理動态的生動刻畫,又承載了古典文學中對美與意境的追求,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雙重意蘊。
網絡擴展解釋二
簾波的意思
簾波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簾子在風中起伏搖動的樣子或波紋狀的簾子。簾波常用來形容景物或描繪人的情感。
拆分部首和筆畫
簾波的部首是簾(幺),共7個筆畫。
來源
簾波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碩人》:“簾波陳绮之,以寘我子之。”詩中描寫了簾子飄動搖曳的景象。
繁體
簾波的繁體字為「簾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書法中,簾波的書寫方式可能有所不同。然而,主要的寫法仍然是類似現代漢字的形狀,隻是在細節上可能會有一些變化。
例句
1. 風吹起了窗簾,簾波起伏,像是夢中的詩意。
2. 她坐在窗前,凝視着簾波,心中湧動着無盡的思緒。
3. 晨曦透過簾波灑在床上,溫暖而甯靜。
組詞
簾挂、簾幕、簾帷、簾帏。
近義詞
簾幔、帷幕、帷簾。
反義詞
定靜、安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