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雷霆的意思、雷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雷霆的解釋

(1) [thunderbolt; thunderclap]∶疾雷

響振雷霆動九天

(2) [thunder-like rage; thunder-like power]∶比喻人的盛怒或聲威極大

大發雷霆

雷霆之怒

詳細解釋

亦作“靁霆”。1.震雷,霹靂。《易·繫辭上》:“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史記·樂書》作“鼓之以靁霆”。 宋 蘇轼 《策略一》:“天之所以剛健而不屈者……其光為日月,其文為星辰,其威為雷霆,其澤為雨露,皆生於動者也。” 元 劉君錫 《來生債》第三折:“赤歷歷那電光掣一天家火塊,吸力力雷霆震半壁崩崖。” 艾青 《光的贊歌》:“他也不怕天帝的憤怒和轟擊他的雷霆,把火盜出了天庭。”

(2).喻威猛、迅猛。亦指威猛迅猛的軍隊。《三國志·魏志·王粲傳》:“當速發雷霆,行權立斷,違經合道,天人順之。” 唐 韓愈 《送李尚書赴襄陽》詩:“縱獵雷霆迅,觀棋玉石忙。” 金 宇文虛中 《上烏林天使》詩之二:“拭玉轅門吐寸誠,敢将緩頰沮天兵。雷霆儻肯矜彫弊,草芥何須計死生。”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貶妖穴為罪隸論》:“我天王奉天父上帝之命,邪魔盡掃,擁雷霆之衆,妖孽俱除。”

(3).對帝王或尊者的暴怒的敬稱。《後漢書·獨行傳·彭脩》:“ 脩 排閤直入,拜於庭,曰:‘明府發雷霆於主簿,請聞其過。’”《南史·虞寄傳》:“願将軍少戢雷霆,賒其晷刻。”

(4).泛指暴怒、盛怒。 元 尚仲賢 《氣英布》第二折:“直氣的喒不鄧鄧按不住雷霆。” 吳組缃 《山洪》二:“保長大發雷霆,拍台擂桌的把 三官 罵了一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雷霆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核心層次:

一、本義:自然現象

指自然界伴隨閃電發生的強烈爆炸聲,即雷暴産生的巨響。

出處:《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798頁

例證:

《史記·樂書》:"雷霆不作,風雨不節。"(指雷聲不響,風雨失調)

二、引申義:物理力量

比喻具有巨大破壞力的爆發性能量,強調威勢迅猛。

出處:《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第11卷第213頁

例證:

軍事術語"雷霆攻勢"形容火力密集的快速進攻

工程領域"雷霆爆破"指高強度定向爆破技術

三、文化象征:權威與震怒

  1. 權力象征

    代指帝王權威或法律威嚴,如"雷霆之怒"喻帝王震怒

    出處:《辭海》(第七版)"雷霆"詞條

  2. 宗教意象

    道教雷部神将執掌"雷霆都司",如雷公電母傳說

    出處:《中國神話傳說詞典》(袁珂著)第287頁

四、現代用法擴展


權威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
  3. 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海》(第七版)
  4. 袁珂《中國神話傳說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雷霆”一詞主要有以下含義及用法:

一、基本含義

  1. 自然現象
    指疾雷、霹靂,即迅猛的雷聲或閃電。例如《易·系辭上》提到“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形容自然界的震撼力量。

二、比喻義

  1. 形容威勢或力量
    比喻聲威極大、迅猛剛烈的事物,如軍隊行動或政策執行。例如《三國志》中“當速發雷霆,行權立斷”形容果斷的軍事決策。
  2. 表達情緒
    指極度的憤怒,如“大發雷霆”形容人暴怒的狀态。
  3. 敬稱與文學意象
    古代文獻中用于對帝王或尊者怒火的敬稱,如《後漢書》記載“明府發雷霆于主簿”。

三、文化淵源
該詞源自《周易》,後廣泛用于文學與曆史典籍,如韓愈詩句“縱獵雷霆迅”描述狩獵的迅猛,近代也用于形容正義行動(如“雷霆行動”)。



“雷霆”既指自然界的疾雷,也象征威猛力量、盛怒情緒,兼具物理與抽象雙重意義,常見于古典文獻與現代比喻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哀子暗室欺心襃答襃厲本姓邊菩薩成倍抽頭籌子楮貨春雷笃而論之恩異反踵甫竁伉伉貫鮮古貝軌數皓耀洪門鴻祚寰甸毀節界溝凈飾井星謹忠亟淹空門士餽饷累葉雷噪廉空立交留侯立朝夕隸子弟魯夯麥芒刀賣笑免得憫愧模模糊糊衲客内奄憉悙噴吐葡桃輕滅卿子神襟十步香車司閘工王儲網開謂為委滞無咎無譽小兒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