竄責的意思、竄責的詳細解釋
竄責的解釋
放逐處罰。 宋 蘇轼 《杭州召還乞郡狀》:“及竄責 黃州 ,每有表疏,先帝復對左右稱道,哀憐奬激,意欲復用,而左右固争,以為不可。”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七:“門人 張耒 時知 潁州 ,聞 坡 ( 蘇軾 )卒,出己俸於 薦福禪寺 修供,以緻師尊之哀,乃遭論列,責授 房州 别駕, 黃州 安置。雖名竄責,馨香多矣。”
詞語分解
- 竄的解釋 竄 (竄) à 亂跑,逃走(用于敵軍、匪徒、野獸等):竄犯。竄擾。竄逃。竄踞。流竄。抱頭鼠竄。 放逐:竄逐。 修改文字:竄改。竄定(删補改定)。點竄(删減塗改)。 筆畫數:; 部首:穴; 筆順編號:
- 責的解釋 責 (責) é 分内應做的事:責任。盡責。負責。職責。專責。責無旁貸。 要求:責求。責令。責成。 指摘過失:責備。責怪。斥責。責罰。譴責。 質問,诘問:責問。責難。責讓。 舊指為了懲罰而打:鞭責。杖責
網絡擴展解釋
“竄責”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對官員的處罰形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竄責”指放逐并處罰,通常指古代官員因觸犯朝廷或政治失勢後,被貶谪到邊遠地區并承擔相應責罰。例如:
宋代蘇轼被貶黃州時,史載“及竄責黃州,每有表疏,先帝複對左右稱道”;
蘇轍詩句“竄責不敢辭,狂言見天真”也體現了這一含義。
2.曆史背景
該詞多見于宋代文獻,與當時的政治環境相關。如蘇轼門人張耒因悼念蘇轼被彈劾,最終“雖名竄責,馨香多矣”,說明“竄責”不僅包含貶谪,還隱含着對人物氣節的評價。
3.用法特點
- 對象:多針對官員或文人。
- 程度:屬于較重的處罰,兼具人身限制與名譽貶損。
- 語境:常出現在奏疏、史書或詩詞中,帶有政治或道德評判色彩。
4.現代應用
如今“竄責”已非常用詞彙,多見于研究古代政治制度或文學作品的場景,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貶谪與問責的雙重内涵。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竄責(cuàn zé)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無端指責或毫無根據地責備他人的行為。該詞的拆分部首是穴(xué)和貝(bèi),它的總筆畫數是10畫。竄責一詞的來源較不明确,但可以猜測可能與漢字的形狀和含義有關。目前,竄責一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與簡體中文相同,均為竄責。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然而,在我查找的資料中沒有找到竄責在古代漢字中的具體寫法。可能是因為竄責這個詞出現較晚,無法找到相關的古代寫法。
下面是一個關于竄責的例句:
他對那個同事毫無根據地竄責,真是太過分了。
除了竄責外,還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竄質(cuàn zhì)、竄變(cuàn biàn)等。這些詞語都與竄責有關,但含義各不相同。
近義詞可以是責罵、指責,它們都表示批評或斥責他人的行為。反義詞可能是稱贊、鼓勵,它們表示對他人的正面評價或激勵。
希望以上内容能回答到您的問題,如有更多疑問,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